“远山的呼唤”矗立在三河村村口
文/刘辉
春雨绵绵,乍暖还寒。走进重庆市沙坪坝区丰文街道三河村口,一排颇有诗意的红色字体赫然映入眼帘——远山的呼唤。
远山能呼唤什么呢?是乡愁,乡土,抑或是乡情?
远山的“美”
带着好奇,从村口沿山而上。
道路虽然弯弯曲曲,却是宽阔的硬化路。路边的排水沟尽管在整治,一块块水泥盖板靠在山边,倒也整齐,没有一丝杂乱。山上树木葱葱,透出早春的气息。
一路走来,每个农家院落都掩映在绿树中,院落周边都种有花草。
远眺“石头花园”
翻过山头,但见对面山中,露出一座貌似城堡的建筑,城堡之下山林中,散落着一个个茅草亭子,雅致而神秘。仿佛呼唤着我们前去探秘。
走进这片山林,亭子古朴而原始,树木或清丽,或虬劲,或张开枝叶,成为亭子最美的装点,也是游客休憩的乐园。
沿山路而上,城堡露出头来,城堡曾经是村居,如今改变了外形,成为民宿和农家餐饮。城堡的周围,有红枫、月季、国槐、木春菊等很多花草,外加葱绿的树木、亭子,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这幅画还有一个美好的名字:石头花园。
从城堡推开窗子,有花,有绿,有景,清新怡然。
远山的“根”
去三河村之前,就听沙坪坝区文旅委相关人士介绍,三河村有看点,一定有收获。探秘石头花园,山水之美,令人陶醉。走进农家小院,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在三河村艺术家村落,不能不去“远山有窑”。
依山而建的“远山有窑”
“远山有窑”依山而建,青瓦、旧砖、老梁。整个建筑一层一层呈阶梯状,墙体嵌入土陶罐子,留下厚重的岁月痕迹。还有完全开放的平台,能俯览整个山林。
坐在平台,沏一杯热茶,抬眼见山;捧一堆泥土,捏个杯子或罐子,体验烧治,别有情趣。
“远山有窑”文化休闲空间夜景
“远山有窑”主人名叫刘思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世代烧窑,村里乡亲们的水缸,泡菜坛子,酒壶等,都出自他家。
5年前的一天,重庆大学建筑系教师田琦来他家买罐子,当见到保存完好的阶梯老窑时,田琦眼睛倏然一亮,为刘家的老窑规划了如今的“远山有窑”。
改造后的老窑,烧窑仍然可以使用,同时配有品咖啡、陶艺体验、文创产品合作等多种经营模式,成为依托陶艺的复合型文化休闲空间。
“远山有窑”是三河村最早的文旅项目,或许是受“远山有窑”的启发,位于赖家漕的“缙泉烧”陶艺留住了更多的艺人,并得到传承,“缙泉烧”租用赖姓村民的民房生产陶烧工艺品,每天6名工人不间断制作各类产品。
“缙泉烧”
文化是乡村的根,民族之魂。在三河村艺术家村落,“镜蓝染”可体验板蓝根染布;“幽簧里”可品茶弹琴感受王维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美好意境;“梅忠智讲义馆”能绘画写生探索美术殿堂;“远山驿站”可感知民宿的文化氛围;“文化大院”可探寻三河民俗之源......整个村子有21个艺术家馆所及配套产业。
远山的“光”
萤火谷,对孩子们来说,是自然界神奇的精灵,是生态之光的产物,恍如天上飞行的星星。而在三河村,萤火谷农场非去不可。
萤火谷
走进萤火谷农场,仿佛走进了童话世界,曲折的木道,古老土楼、深林木屋、民宿、文艺小屋、生态农场,还有萤火虫教室和溶洞。
这片秘境,是沙坪坝区农旅融合项目,更是“自然生态以及生态农业劳动主题”研学营地,也是游客网红打卡点。
萤火虫其实就是希望之光、生态之光,使更多的农旅融合项目落户三河村。
在去“楠之林雪”生态园的道路两旁,记者看到,成片的油菜即将开花,有机蔬菜菜园一片绿油,樱桃花、海棠花亮出粉红色的脸,桃花冒出花蕾,一切显得自然、雅致,还有野趣。“楠之林雪”还将农耕文化融入到三河茶社、诸卷书屋、咖啡书屋,颇有诗意田园的意味。
村里还有一个“渡兰居”,路旁的展板介绍,“渡兰居”打造的原乡情愁体验地“兰溪乡畔”,主要体现的是原乡文化、乡村旅游、现代农业,其间种植的七彩水稻、生态茶山、四季水果等吸引了不少游客。
离开三河村,“远山的呼唤”几个大字仍然矗立在村口,字的前面,还有两间具有文化色彩的茅草亭。终于理解,远山呼唤不仅仅是乡愁,乡土和乡情,还有文明和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