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山深处党旗红在脱贫攻坚战中趟出的大

北京哪个医生治疗白癜风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0/

第二章

党旗指处方向明

红旗村是大进镇7个市级贫困村之一。作为全镇曾经有名的产业“空心村”、基层党建“后进村”,红旗村在3年的时间里,创造了80天修好硬化产业公路的“大进速度”、高标准建好万亩生态茶园核心区的“大进高度”、推进“三变改革”筑牢扶贫产业与贫困群众利益联结的“大进温度”,用实绩描绘出一幅党旗红、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美好画卷。来到大进镇的第二站,我们选择深入红旗村,通过解剖“麻雀”,来回眸大进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点点滴滴。

(4)

年9月5日,王栋进入大进镇红旗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时,摆在他面前的是不可逾越的两道难题:红旗村是全镇7个市级深度贫困村之一,党支部、村委会亦属于软弱涣散型班子。

这个村8个村民小组,户、人,其中建卡贫困户户、人,贫困发生率15.5%;全村以玉米、红薯、洋芋“三大坨”为生,没有其他产业;集体经济属“空壳村”,村里无钱办事,亦无人办事;全村没一公里硬化路,通讯信号微弱,村民基本上过着“交通靠走,通讯靠吼,安全靠狗,劳作靠手”的近乎封闭式的生活。村干部在群众中说话无“底气”,办事无威信,挺不直腰杆,打不起精神,说不起硬话。唯独能显示村干部存在或履行村干部职责的,是每个星期用半天时间在村办公室为人们盖盖公章,出出证明,因此被村民们送给一个“雅号”:橡皮村官。

“既然来到了红旗村就要成为红旗人。”初来乍到,王栋信心满满,决心在工作中一显身手。

红旗村第一书记王栋(左)到贫困户周开成家走访

王栋是湖北咸宁人,年从厦门大学政治经济专业毕业,后又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管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当年就被选调到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镇从事党建、文秘方面的工作,后被遴选到共青团重庆市委,一路走来可谓顺风顺水。但他也有个遗憾:未直接接触过农业、农村和农民。

“既然来这个村担任第一书记,总得露一手。”在与共产党员、村、组干部的见面会上,凭着自己的学识与口才,他信心满满地将自己准备好的一份讲稿拿出来念了一遍。讲稿逻辑严密,层次分明,条分缕析,文采飞扬,加上自己一口多年练就的普通话,口若悬河,抑扬顿挫,自我感觉“杠杠的”。

讲稿念完,正待有几分自我陶醉。

会场的情况使他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除了稀稀拉拉、也许完全是出于礼貌的一点儿掌声,与会者的目光多是木讷与呆滞。

他只感到大脑“嗡”的一下:“这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

趁还没散会,他悄悄的向坐在一旁的村支书郑代发打听原委,郑代发只淡淡的说了一句:“王书记,你刚来,具体情况你可以慢慢了解,但我有个建议,我们村里这些人都少出门、少见识,你要想以后能顺利开展工作,你应先学学我们当地的土语和方言!”

紧接下来,会场上开始交头接耳:“刚才他说的些啥子嘛?反正我是一句也没听懂。”

“现在的年轻人呀,墨水倒是喝得多,可就是不怎么接地气。”

……

原来如此!

从此,他一边学说当地农民方言土语,一边脱下皮鞋换上雨靴,一边毫无顾忌的大口喝下农民递过来的大碗土茶。

由于他刻意与当地农民打成一片,以至于我们见面交谈时,听他说出的既非老家湖北腔,也非当今流行的普通话,而是变了种的几种语言混杂其间的“杂交话”。听上去倒是有几分“贵州味儿”,以至于我们将他误认为“贵州仔”。

由于很快掌握了与当地人打交道的基本要领,为接下来的走村串户摸清贫困家庭创造了条件。在将近一个月时间内,他在村干部带领下,全村户(除外出打工者,在家户),他走遍了多户,基本上是家家到,户户落,使他慢慢进入了角色,熟知了在新的时期如何走进群众内心的一条路径。

接下来的话题就不那么轻松了。

作为一个市级深度贫困村,要按期完成脱贫攻坚的重任,并不是能与群众打几个“哈哈”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得发展产业,得拿出“真金白银”。

大进镇地处大巴山南麓,境内山多林密,溪流纵横,南北差异在此交汇,形成了得天独厚的产茶环境。盛唐以来就是出产好茶、贡茶的绝佳之地。在通向川、陕、渝的大山之间,至今留有曾经人熙马攘的“盐茶古道”,让人们听闻多少年前马铃叮当的历史回声。可是,随着历史的变迁,随着交通格局的改变,这条“盐茶古道”风光不再,以至于被人遗忘。当地产下的茶叶也不再是稀罕之物,逐渐滞留难销。于是,当地茶农只得忍痛砍掉茶树,改种庄稼。全镇原有亩老茶园也因长期疏于管理,在死亡线上挣扎。就在现今红旗村开辟的万亩巴渠生态茶园观景台下方一片土地上,就有几十株尚未砍掉至今幸存的老茶树独立在秋风里,显得老气横秋,形单影只,与刚刚开辟的生机勃勃的万亩茶园之比,恰到好处的唤起人们在此凭吊产茶历史的沉重感。

尽管时过境迁,经过驻镇工作队和开州区委、区政府以及大进镇党委政府反复的科学论证、慎重决策,发展茶叶产业仍是这里独有的资源优势。它可以挑起脱贫攻坚的重担一路前行。

年11月,当王栋将上级党委、政府决定在红旗村发展茶叶产业作为优先考虑的扶贫项目这一喜讯告知村党支部书记郑代发时,他那张平静的脸上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激情与冲动。在随即召开的村民院坝会上,王栋将上级的决定和盘托出:要通过“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把大家的承包地拿出来改种茶叶、开辟茶园。

原本想会赢得一片赞同和掌声,殊不知却招致一场质疑和反对。有的在会场上高喊:“土地是我们农民的命根子,你们想空口白牙拿去种茶叶,并且搞什么‘三变’改革,政府一分现钱都不给,门儿都没有!”

有位女村民的跺着脚、叉着腰冲着王栋直嚷:“前些年,政府叫我们栽过柚子,种过葡萄,栽过核桃,弄过李子,可说是搞一样栽一样。你现在又叫我们拿出土地种茶叶,那家伙喝多了冒胃酸,还睡不着瞌睡,这几年市场上就卖几块钱一斤,还得到处求爹爹拜奶奶,难道你是要我们喝西北风去!”

那样子有点儿像鲁迅笔下的“茶壶式女人”。

有的说得更加难听:“我看你们就是骗子,想空手套白狼,诳走我们农民的钱再拍屁股走人,我坚决不干!”

“院坝会”成了“批斗会”。王栋始料未及。

会后他找到村支书郑代发:“会上你怎么一言不发?我个人受点委屈无所谓,可红旗村如果错失了这次良机,你我都是罪人呀!”

郑代发毕竟老练。他对王栋说:“发展产业是件大事,况且还要动农民的地,又不给现钱,这事儿急不得。做群众工作得讲究个方法,一步一步地来。我们要从村民中物色个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人出来说句话,带个头。”

经过一番合计,这个能“说句话,带个头”的人就是四组的李中顺。他在村民中辈分高、有威信,说句话往往能影响一大片。

“他不就是那个在会场上嗓门儿最高、闹得最凶的吗?”

“正是他。只要我们工作做到位,别看他现在这个样,人都有个转变的过程。”

几天后,王栋与郑代发一起来到四组李家院子,人还没进屋,就被李中顺拦在大门外。他一手拿着锄头,一手开着手机视频吼叫:“你们听着,茶叶不能当饭吃。你们想要拿我们家的土地去种茶树是白日作梦。今天我把话撂在这儿,凡是李姓村民谁要敢把土地拿出来种茶,我就用这把锄头打断他的腿!”

眼看这一阵势,郑代发只好与王栋一起悻悻而归。他告诉王栋:每年这个时候都是村民杀年猪请村干部吃“刨猪汤”的时候,今年看来我们就只能吃“闭门羹”了。

果然,这个寒冬腊月,王栋等一行村干部都成了村上不受待见的人。

(5)

没过多久,就到了春节长假期。

王栋回到父母身边过年,成天闷闷不乐的样子。身为老警察的父亲看出了他的心事:“是不是工作中遇到了不顺的事儿了?如真是这样,你应当去找找有经验的领导或同事,向他们讨教,也许能解开心头的疙瘩。”

父亲的话一语中的。他想到了驻镇工作队副队长薛奉军。他熟悉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善做思想政治工作,可算得是党建工作方面的专家。如向他请教,定会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妙药。

春节假期一结束,他就迫不及待的来到驻镇工作队,推开薛奉军的办公室,来不及寒暄直奔主题。

听了王栋“竹筒倒豆子”般的述说,薛奉军告诉他:我们的工作越是最困难的时候,越要学会发挥党的政治工作的优势,越要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力量,越要发挥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的先锋模范作用。东方不亮西方亮,条条大道通罗马,我建议你现在要变换一种思维,变换一种方式才能走出僵局。如条件成熟,你可以带领村组干部、共产党员、村民代表到外面去走一走,看一看,让他们长长见识,开开眼界,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自己站起来调结构、兴产业,你看如何?”

薛奉军的一席话让他如梦初醒。

回到村上,他们便租下一辆中巴车,率领村里一行人踏上了前往“贵州茶业第一县”湄潭学习考察之路。同行者中,有共产党员、村组干部、村民代表,上次将他们拦在门外、跳得老高的“刺头”李中顺也作为村民代表受邀同行。

事实上,到达贵州之前,一路上赞成种茶与反对种茶的声音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可一到贵州湄潭茶园基地,一看那阵势、那规模、那效果,早就被震撼、被折服了,一行人顿时没了言语。

回到车上,人们七嘴八舌议论开了:“不仅能靠卖茶叶赚大钱,而且还可以利用茶园赚人气,搞‘农家乐’,就连一些茶农的空余房也腾出来搞民宿接待客人,真是没想到!”这是同行的村民代表蒋启兵发出的感慨。

“好家伙!搞茶旅结合硬是安逸,一盘洋芋丝就是十几块,放在我们那里值个毬钱?”这是“刺头”李中顺得到的意外收获。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王栋当起了“导游”,陆续组织了几十名村民代表前往贵州湄潭和重庆万州、南川等地的著名茶乡参观考察,实地了解和感受这些地方茶叶的标准化、规模化种植以及管理方面的经验,学习和感受他们通过发展茶叶产业走出的一条茶旅融合的发展之路。

回到村上,李中顺带头把自己和亲戚家的土地流转给了茶叶专业合作社,由“刺头”变“领头”,由最初发展茶叶产业的“拦路人”变成现身说法的“引路人”、“领路人”。“巴渠茶园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后,他当选为理事。年,他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表示下一届他将参与竞选村干部。

李中顺在院坝会上发言

为了专司其职搞好万亩巴渠生态茶园建设,村党支部书记郑代发主动辞去了他在一家民营企业兼任的矿长职务,出任“集农茶叶合作社”理事长。就在茶园建设平整土地遇到阻力的时候,他大手一挥:“就从我家的土地上开始平整!”红旗村村主任吴明玖也主动出任村上茶叶合作社监事长一职。

在较短的时间内,红旗村绝大多数村民都成为茶叶项目的积极拥护者和参与者。村里的万亩茶园建设就这样迈开了可贵而又坚实的步伐。以前一些极力反对种茶甚至当面骂过王栋的村民也悄悄找到他赔礼道歉。

红旗村的生态茶产业正成星火燎原之势,推动全镇茶叶产业的迅猛发展:先是红旗村亩示范样板茶园于年正式建成;第二年毗邻的年华村亩标准化茶园紧紧跟进;第三年群和村亩茶园加入了巴渠茶园行列,同时带动金炉、紫金两村亩茶园的加盟,加上原有5个村改造更新的亩老茶园,使全镇规模化、标准化茶园达到1.5万亩,是重庆市单体最大的山地有机生态茶园。为了避免以前走过的重栽轻管的老路,大进镇事先从重庆市农科院、西南大学和重庆万州等地请来茶叶专家,从土壤成分、海拔高度、气候指标、土地坡度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察检测,坚持科学种茶,从不马虎;茶苗栽下之后,又从除草、打枝、追肥、培土、浇水等各个环节坚持科学管茶,无一疏漏。

红旗村的茶园管理已到了除草环节。驻村干部发现茶园尽管每年、每亩给出-元的管护费,而且向贫困户倾斜,可应者寥寥,原因是嫌钱给少了没人干;这回王栋拍了桌子:“钱只有这么多,但是茶园不能不管。群众不愿干我没办法,但现在我有个要求,是共产党员的都站出来,党员先上。”

村支书郑代发正要站起来响应,会场上另一个人猛的站了出来:“大家都别等了,我带头承包亩!”大家一看,又是李中顺!他说:“对,没错,就是亩!我现在是组织上培养的入党积极分子,我不带头谁带头?”

由于李中顺带了头,几千亩茶园的管护任务很快被认领一空。第二天,只见杂草丛生的茶园里早已是人头攒动,幼小的茶苗露出笑脸。事后,党员们又同村里商量,为茶园统一购置了除草布,一行一行地铺垫在茶垄之间,既整洁,又省事,还美观。

由于党员的带头引领,几千亩茶园的管护轻松愉快地得以解决。可新的问题又冒了出来。大约两个月之后,贫困户蒋启兵找到王栋,主动提出想承包几亩茶园,挣点现钱好脱贫,看能不能想点办法?

一开始,他拒绝了蒋启兵的要求。可一连几天,有好几个贫困户都找到王栋提出同样的要求,他有点犯难了。这时,他想到的还是要请党员同志们出来解开这一难题。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几位已经承包到位的党员时,还是李中顺第一个站了出来:“为了贫困户的利益,我带头退出亩,自己留下10亩就行了!”

“我退40亩,好让贫困户们当年有点收益。

“我的60亩全部退出来,转给贫困户来管护。”

在关键时刻看到共产党员“一进一退”的实际行动,分明是让他看到了共产党员那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心灵。

这一回,王栋感动得泪水在眼里打转……

他在当天的工作日记中这样写道:“站在红旗村的土地上,我看到眼前的每一位共产党员都是一面旗帜,在随风飘动,红得是那样地耀眼,那样地光芒四射!”

大进镇巴渠生态茶园

(6)

红旗村的共产党员们在关键时刻表现出的这般高风亮节,绝不是偶然的。它得益于驻镇工作队与镇党委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适时推出的“系统工程”。

自驻镇工作队进驻大进以来,“强化党建引领,攻克深贫堡垒”的指导思想,一直伴随他们走过三年极不平凡的战斗历程。

各级力量向大进汇聚,如何用好用活并形成合力?他们通过统筹各方资源,组建合力攻坚“集团军”。坚持尽锐出战,构建起指挥、战斗、督战“三套体系”,实现市、区、镇、村“四级联动”,很快形成合力攻坚良好态势。

走进大进镇政府会客室,一副悬挂的“大进镇脱贫攻坚作战体系图”非常显眼,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还组建了“大进镇脱贫攻坚作战团”由镇党委书记张太雷、镇长全修桥任团长,大进镇全体党委委员、副镇长任成员,作战团把大进镇分为了四个片区,分别由镇党委副书记伍先友任关坪片区“指战员”;副镇长曹昌光任大进片区“指战员”;副镇长李建忠任梓潼片区“指战员”;副镇长王行术任红园片区“指战员”,其他镇党委委员、副镇长也分别各“承包”一个村,负责打赢小区域内的脱贫攻坚战。

“每个片区都有指战员,他们都是老乡镇,工作经验丰富,带领并指导其他班子成员发挥了关键作用”镇党委书记张太雷说道。除此之外,我们还能看见市直机关工委、市委老干部局、市委编办、市委党校、市委党史研究室、市人力社保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医保局、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市勘测院、团市委、市妇联、市团校和重庆大学等16个市委组织部扶贫集团成员单位,开州区委办公室、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开州中学、建设银行、移动公司等11个大进镇扶贫工作团成员单位,围绕打赢这场战役在“左右”提供了积极帮扶。还有区委成立的督查工作组,专司其职抓督导检查。由此我们也可见这“三套体系”如何发挥出“四级联动”的效果,形成强大合力。

基层党支部是我们党在农村一切战斗力的基础,如何才能发挥作用?他们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固本强基,实施“三大行动”,筑牢攻坚克难“桥头堡”:

实施支部提升行动,彰显脱贫攻坚“主心骨”。他们整合上级各类资金,新建或改造了19个村级便民服务中心,为人民群众搭建好服务平台。市委组织部扶贫集团成员单位23个党支部、开州区19个部门党支部还分别与大进镇19个村(社区)党支部结对联建,绑在同一辆“战车”上,共抓支部建设、共商发展之策、共帮困难群众、共促乡村治理,推动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等基本制度。驻镇工作队领导也经常抽出时间到基层党支部上党课,讲形势,送政策,话前景,把基层党组织生活的熔炉越烧越旺。同时建立村党支部“日常考核、年终述职、末位约谈、挂单整顿”机制,对综合排名后三位的党支部列为后进村党组织挂单整顿。为了配齐、配强基层党组织,3年内更换了6个村支书,劝退了6名超龄村干部,引回了21名青年党员充实到基层组织,从而大大增强了基层组织的活力。

实施“头雁”培育行动,打造脱贫攻坚“火车头”。他们注重把有知识、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三年多来,回引了2名企业主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21名大、中专毕业生到村任职,储备村级后备干部55名,有效的破解了当前农村基层干部“人难选、无人选”的难题。他们还通过健全村级组织经费保障和村干部待遇动态增长机制,激活村干部尽责尽职。实施村干部能力素质提升行动,培训村社区专职干部人次,让村社区干部拓宽了视野、增长了才干,真正实现了头雁振翅,群雁齐飞。

实施党员先锋行动,锻造脱贫攻坚“排头兵”。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共产党员“十在先、走在前”活动,将党的要求、党员义务、中华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农村实际、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相结合,引导全镇党员在“忠、学、讲、律、干、创、诚、孝、礼、美”十个方面争当先锋、走在前列。即:

忠在先,走在前。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爱党;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学在先,走在前。学理论、学政策、学本领。带头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发展和服务群众的实用技能本领。

讲在先,走在前。讲解理论、讲明政策、讲述典型。带头宣讲科学理论、惠民政策、典型事迹,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传播社会正能量,凝聚共谋发展合力。

律在先,走在前。遵规守律、严于律己、敢于律人。带头严守纪律规矩、遵守法律法规,慎独、慎微、慎言,讲操守、重品行、做表率,敢于较真碰硬,批评错误言行。

干在先,走在前。坚持实干、苦干、巧干。带头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敢于牺牲乐于奉献;统筹兼顾,长远布局,提高工作效率。

创在先,走在前。坚持创新、创造、创业。带头用新思路分析问题,用新方法解决问题;强化责任担当,立足本职岗位创造一流业绩;先行先试发展产业,带动群众共同致富。

诚在先,走在前。诚实做人,诚信做事,诚恳待人。忠诚老实,襟怀坦荡,不说谎,不弄虚作假,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说话办事光明磊落,处事公平公正。

孝在先,走在前。孝顺父母,孝敬长辈,孝道持家。履行好对父母长辈的赡养义务;恭敬尊重长辈,态度和悦,行为顺从;保持淳朴家风,维护家道兴旺。

礼在先,走在前。以礼待人,礼让仁爱,有礼有节。言谈和行为举止有礼貌,符合基本的礼仪规范;做人谦让谦逊低调务实,懂得尊重他人;待人不卑不亢,懂人情,知世故,识大体,明伦理。

美在先,走在前。环境美,产业美、生态美。带头保持个人、家庭、村容整洁,维护乡村美丽环境;推动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提高农业产业质量效益;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维护美丽生态环境。

通过“十在先,走在前”活动的开展,全镇党员、群众主动对标对照,在脱贫攻坚战中当先锋、作示范。与此同时,通过“设岗定责、评星定级”,使全镇名农村无职党员在扶贫帮困、民意收集、产业发展方面领岗尽责,由“幕后”请上“前台”,焕发青春,重振雄风。通过实施“扶贫先锋工程”,从资金、项目、信息等方面扶持贫困党员创办领办致富项目68个。

产业扶贫是扶贫的根本之策,如何发展壮大产业?他们坚持“科学谋划、着眼长远”聚焦产业发展,铸造长效增收“强引擎”。以党建引领推动产业发展,为贫困群众当期脱贫、长远致富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在这方面,他们亮出了“三实”新招:

首先,抓实产业规划,绘制产业发展“路线图”。通过深入走访调研,摸清基础设施配套、产业发展现状、群众种植意愿等信息,聘请专家团队实地进行科学考察论证,划片分村提出产业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编制形成一个总体规划、17个村级产业发展方案。将茶叶、中药材、粮油果蔬、乡村旅游列为“3+1”主导产业。

其次,建实产业组织,配强产业发展“施工队”。按照“双向投入,交叉任职”的原则,有意识地引导村党支部书记兼任集体经济股份联合社董事长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党员能人吸纳进村党支部任职,牵头推进产业规划的落实落地。横跨红旗、年华、群和、紫金等5个村的茶叶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将分散的土地连成一片,建成生态有机茶园1.5万亩,有规模、有气势、有整体效应;新元、关坪、杨柳等村的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携起手来,共同发展厚朴、前胡、党参、菊花1万余亩。充分显示出大产业联手闯市场的强大威力。

再次,做实产业惠民,浇灌群众致富“幸福花”。以农村“三变”改革为抓手,深度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组织。不断探索“村党支部+集体经济+专业合作+农户”的发展模式,全镇17个村分别成立茶叶、中药材、高山果蔬等40个专业合作社。年,通过承办“赶年节”活动、加工销售中药材等方式,村集体经济收益10多万元,实现群众户均分红多元;杉园、新元等贫困村通过发展魔芋、中药材,实现户均增收近万元;率先兴起茶叶产业的红旗村,年首采“福鼎大白茶”明前茶,收入8万元,除4万元作为股金给茶农分红,4万元进入了村集体经济的“腰包”,走出了以前连一张白纸、一支笔墨都买不起的“空壳村”窘境。

群众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如何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他们强化思想引领,激活全面发展“源动力”。始终坚持群众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实施基层党组织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行动,大进镇党委班子成员带头深入村社宣讲:首先,宣讲宣传引导群众立下脱贫志,充分利用农民大讲坛、文化大下乡、村社院坝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党的扶贫政策,拍摄《人勤春来早》电视专题片,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广大群众自觉克服“等、靠、要”思想,点燃求富、求荣、求变的致富激情。其次,精准服务教育群众时刻感党恩,通过深化“作风提升行动”,推动党员干部带着情感扶贫,带着责任帮扶,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为群众量身定制24种脱贫增收模式,精准落实帮扶措施条,让贫困群众从内心感到党的温暖,铭记党的恩情。第三,扶贫扶智帮助群众就业“拔穷根”,通过创建“党建+技能培训”、“党建+服务提升”培训模式,通过鲁渝农业实用技能培训、技工院校技能培训、巾帼脱贫技能培训等有效途径,组织多名贫困群众参加种养殖、农村家电、家政服务等实用技术培训,让每个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都能掌握一到两门实用技能,增强了自我“造血”功能,多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创业就业,稳定脱贫增收。

在大进镇采风的日子里,笔者注意到这样一个场景:在通往红旗村的一条大道旁,一面高大的墙壁上用大红字体书写着这样一幅标语:“党旗红、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

别小看这仅有4句话、12个字的一幅标语,细细想来,她却深度融入了大进镇近三年来党建引领和推进脱贫攻坚的灵魂,成为整个工作的方向和指南,代表着全镇摆脱贫困、奔向小康的目标和旗帜。

“没有党旗红,哪有产业兴?没有产业兴,何谈生态美?没有产业兴与生态美的最佳体现和实际效果,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百姓富?”

这四者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促进,又相互融通,缺一不可。

这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顺序排列,也不是一般花拳绣腿式的文字游戏,更非哗众取宠的标语口号。她显示出大进镇在脱贫攻坚战中的独有特色,是经过市委组织部驻镇工作队与当地党委共同探索出的方向路径,是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3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