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嘉陵风动歌乐
在新起点上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沙坪坝精彩华章融创文旅城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沙坪坝区紧紧围绕“打好四张牌、干好四件事”工作主线,蹄疾步稳,开局良好。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城乡面貌持续改善,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基层治理取得新突破……
当前,沙坪坝正处于机遇集成的窗口期、动力释放的转换期、城市能级的提升期、加速崛起的关键期,面迎机遇,沙坪坝人“不服输、坐不住、等不起”的劲头十足,人心思齐、人心思进、人心思干的精神气象汇聚起加快发展的澎湃力量,形成了“潮涌嘉陵,风动歌乐”的生动局面。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起点上,沙坪坝区牢记殷殷嘱托,践行初心使命,知重负重,担当作为,努力推进全域空间优化、全域品质提升、全域产业升级、全域城乡融合,推动沙坪坝图新图变图强,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行进。
打好科创、开放两张王牌,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高水平务实建好“环大学创新生态圈”
●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打造国际物流城“升级版”,提升城市能级
16所高校,10万多名科技工作者,28位院士,3万多名硕博士,市级以上科研平台个,其中国家级研发平台18个、科技型企业多家……
在科技创新方面,沙坪坝区拥有众多的资源优势。然而,如何让这些创新资源形成合力,系统化、体系化发挥作用、转化变现成为当务之急。
“养鱼先养水,养花先养土”。沙坪坝区正在以高水平建好“环大学创新生态圈”为切入点和发力点,优化创新生态,搭建创新平台,引育创新主体,畅通成果转化通路。
沙坪坝区已探索出“一校一圈”“一校多圈”“多校一圈”“跨区建圈”4种“建圈”模式,形成“一校一专班、一周一调度”工作机制,服务高校和促进成果转化。目前,建成光谷?智创园、金沙星座?科创园、重庆大学设计创意产业园、黄金湾?智谷等创新平台和空间58个,培育拾光格数字经济产业创新港等双创载体42家,孵化科技型企业多家。
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离不开沙坪坝区拥有丰厚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这里走出去的学子布遍海内外,“育人”土壤丰厚。随着创新平台和载体的增加,沙坪坝区更能“留人、养人、成就人”,各类人才在沙坪坝扎根、创业、腾飞,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在智力聚集和创新驱动引领下,沙坪坝的产业转型升级也驶入快车道。
实体兴则城市兴。沙坪坝区打好“组合拳”,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一方面聚焦先进制造业,做好创新资源“嫁接”文章,引育优质市场主体,打造重点产业集群,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融合;另一方面聚焦现代服务业,改造升级扩容三峡商圈,精心打造歌乐山?磁器口国家5A级景区、嘉陵湾区,做大文旅市场,增加金融服务供给,不断发展壮大都市经济。
作为西部(重庆)科学城的主阵地、主战场的沙坪坝,围绕“芯核器网服”智能产业链布局科创空间和平台,成效初显,工业总产值已突破亿元。
“科创”和“开放”是沙坪坝区的两张王牌,也是腾飞的两只翅膀。
“四向齐发”国际通道体系基本形成,西部陆海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成功获批自由贸易试验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汇集重庆铁路口岸、重庆整车进口口岸、重庆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开放资源。
坐拥如此多的口岸、通道优势,如何实现口岸优势变现?
“以通道、枢纽、口岸为抓手,着力做好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文章,提升城市能级。”沙坪坝区相关负责人给出了答案。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是沙坪坝区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承载地和主战场,以制度创新增强开放优势,以构建大通道、大口岸、大平台、大物流、大产业的开放布局,精准招商引资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形成了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目前,该园区在册企业共家,其中世界强13家、中国强7家、大型央企5家和上市企业16家。
今年,沙坪坝区实际利用外资58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达1.3万亿元,开放型经济规模占全市四成以上,保持全市领先,高质量开放之路越走越宽广。
沙坪坝区正在按照未来之城、开放之城、生态之城、产业之城的目标,一体化部署和推进,高标准建设国际物流城“升级版”,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国际化现代化品质新城。
统筹城市提升和乡村振兴,让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
●打造“群众家门口的风景”,下足“绣花功夫”,推动城市更新和有机生长
●让磁器口保留烟火气、呈现人情味、提升幸福感
●把乡村打造成为现代都市中的“诗意田园”
理念直接影响和决定行为结果。“我们把城市当作一个生命体对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和有机生长,打造‘群众家门口的风景’,提升城市品质,让人民群众可望、可及、可享受,在高质量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沙坪坝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磁器口是重庆旅游目的地,沙坪坝以此作为城市更新的切入点并取得成效,磁器口景区可以说是沙坪坝城市更新的样本和典范。
沙坪坝区坚持规划引领,系统思维,注重传承和创新,对古镇建筑和文化保持敬畏之心,最大限度保留古镇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街巷及空间肌理,做好文明传承、文化延续,留住古镇记忆,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自然形态,让居民、游客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焕新蝶变后的磁器口古镇保留了原住民和原有丰富、生动的市井生活气息,延续了原来的传统,邻里坊间呈现出满满的人情味,原住民和游客在这里生活得很舒适、很惬意。沙坪坝区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更新有机生长,让千年“老磁器口”变成时代“新磁场”,跨越千年时空的古镇活在当下,绽放出持久时代魅力。
围绕“留住烟火气、呈现人情味、提升幸福感”,沙坪坝区持续在业态、形态、文态和神态上下功夫,挖掘新空间、营造新场景、培育新业态、注入新元素、展示新形象,在这里让风景得到绝佳呈现、业态得到绝佳衔接、居民和游客得到绝佳体验。
沙坪坝区中部幅员面积67平方公里,保留着完整的乡村形态,区位优势独特,有着优质的自然本底和基础条件。
城市有乡村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沙坪坝区在此区域下足功夫,铆足干劲,将此打造成为现代都市中的“诗意田园”。大力实施“一化两改三不见”专项行动和全面推进积分制,调动和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最大热情,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改造提升农房风貌。“一产为本、接二连三”,以赏花摘果、农事体验、精品民宿等现代都市农业蓬勃发展,田园、菜园、果园、花园和家园一体化建设,走农文商旅融合发展之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实,沙坪坝区的乡村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美丽乡村建设正在沙坪坝中部区域如火如荼。全民参与,内外兼修、整村推进,全域振兴,现代都市中的“诗意田园”正在逐步呈现,在“土味”中彰显“品位”,在“质朴”中体现“大美”,把乡村建设成为人们喜欢的样子。
沙坪坝山乡正在经历巨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
●造福一方百姓,呵护一方山水
●深入开展“冠红岩之名,铸红岩之魂”实践活动,擦亮红岩品牌
●以人的素质提升为根本,让人成为城市最美的风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是最大的民生。“造福一方百姓,呵护一方山水”。沙坪坝区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持续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近年来,整治“散乱污”企业家,修复土壤3.5万立方米,梁滩河水质年均值达到IV类,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突破天,成功创建中国天然氧吧。
近5年,沙坪坝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30所,新增公办幼儿园38所,学前教育公办率、普惠率分别提升至52%、80%。新建全民健身场地1.2万平方米,新增城镇就业28万人,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沙坪坝区聚焦“干好四件事”,务实推动社会民生事业发展,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增收、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优化提升公共服务、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让发展“美”起来、生活“美”起来。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沙坪坝区把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摆在突出的位置,财政支出八成以上投向民生领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生有保障的“好生活”与精神充实愉快的“美生活”相得益彰,人成为沙坪坝这座城市最美的风景,不断创造和刷新城市文明新高度,全国文明城区、国家卫生城区的创建成果得到巩固,效能和作用充分发挥,城市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
沙坪坝区是红岩精神的重要发祥地。沙坪坝区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担当,精心谋划和高位推动红岩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以居民的素质提升为根本,广泛深入开展“冠红岩之名,铸红岩之魂”实践活动,弘扬红岩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让红岩精神内化为沙坪坝的城市精神,转化为推动沙坪坝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截至目前,沙坪坝区红岩志愿者队伍注册人数达29.1万人,活跃在沙坪坝的每条街巷和乡村建设的热土上,广泛开展红岩志愿服务活动,红岩志愿者成为沙磁大地上最闪耀的亮光。
与此同时,沙坪坝区历时3年精心创作出红色题材舞台剧《重庆》,自今年公演以来,演出已超过场次,深受观众好评;推出红色舞蹈诗《红岩红》成功试演,受媒体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