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庆”地名
年,大渝网联合重庆商报,在重庆市民中间组织了一次“最重庆”地名的评选活动。
该次评选活动一共分为三个小项,其一叫做“最重庆地名”(即体现了重庆这座城市的历史),其二是“最诗意地名”,其三是“最怪地名”。
在第一项“最重庆”地名的评选中,主城9区一共有30个地名得到提名。
最终,是解放碑、朝天门、歌乐山、较场口、沙坪坝、上清寺、临江门、观音桥、七星岗与两路口(按照得票多寡顺序)得到5万网友的一致认可,荣膺了十大“最重庆”地名的称号。
时过境迁,再度回溯这段评选往事,在渝中母城压倒性的荣光之外,我又发现了一个颇有趣味的细节。
在该次评选中,九龙坡区有两个地名得到了提名——分别是石桥铺与歇台子。
说石桥铺“最重庆”我尚能理解,因为此地是古成渝驿道上最为重要的铺驿之一,很早就形成了繁华的场镇。
石桥铺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明代(-),在创作于《再游华岩记》中,我们便已经可以看见石桥铺的雏形:“黄葛稠荫,又有逐末之徒憩其下,询之则遵义人。”
重庆文史研究者庞国义评论这段记叙:“年石桥铺就已有来自遵义的商人,说明建成已非一朝一夕。”
不过另一个地名就比较费解了,歇台子。
歇台子地处九龙坡区与渝中区的交界,北边是虎头岩、东边是大坪、西边是石桥铺、南边则接近袁家岗,区位优势虽然明显,但因为近年发展缓慢(5号线跨江段工程迟迟不能收尾),大部分重庆人都对它兴趣寥寥、知之甚少。
那它到底是为什么被提名为“最重庆”的30个地名之一的呢?
成渝古驿道上的歇脚处
歇台子,这个地名乍一听会让人感到摸不着头脑,但只要稍作拆解,其意义就会浮现。
台子,与坡、坝、门、桥等一样,都算是地名中常常出现的通名,台子的含义是高台,描述的是歇台子的海拔与地形。
歇,则是专名,描述了此地的人文历史,使它能够在众多的“台子”中以特点锚定自身。
刚才我们说过,石桥铺曾经是成都古驿道上的“第一商铺”,那么歇台子,就是过往商贾与行人歇脚打尖的“旅馆街”。
因为无论是从渝中往川东去的,翻过了七星岗与佛图关以押解库银、押送罪犯的人,还是从成都来的,为传递圣谕与文书而跨越了蜀道之天堑的人,都要在此地稍作休整,所以此地才被叫做歇台子。
在沙坪坝与九龙坡之间反复横跳
如今的歇台子与渝中区接壤,属于九龙坡区管辖,但是在历史上,此地曾是沙坪坝的一部分,也曾受如今渝中区大坪的管辖。
重庆大坪地区的文史爱好者杨彤表示:在古时,重庆大坪指的是巴县内一个很大的范畴,将西南方的万象城,东北方的鹅岭,西面的歇台子与东边的菜袁路连起来,这就是原来所称的大坪的范围。”
而在年,重庆市将年设立的石桥铺直辖镇改为重庆第十七区,十七区下辖的4个镇,其中就有从大坪里抠下来的歇台子(另外三个是石桥铺、九龙铺以及鹤皋岩)。
但到了年,第十七区又并入了重庆市第四区(九龙坡区),第四区政府在大坪,所以歇台子又成为了大坪的一部分。
仅仅2年之后,重庆再度调整区划,这一次,化龙桥、大坪、歇台子与石桥铺都被划入了第三区。第三区,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沙坪坝区。
一直到年,重庆再度调整行政区划,才将大坪、化龙桥与红岩村划归渝中,而石桥铺与歇台子则回归了九龙坡区——这才有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作为渝中与九龙坡交界的歇台子。
冯玉祥的故居,未落成的机场
虽然历史悠久,但很遗憾的是,歇台子并没有多少可以证明其历史的遗址。
很少有人知道,歇台子曾经有过建设机场的计划,在年出台的《佩蒂十年建设计划草案》中,有过这样的记录:”准备规划在歇台子建设新的军用和民用机场。”
年,民国的民航局就将修建大坪歇台子机场计划书、图及征地范围递呈给了交通部,准备在年度开始建设。在计划中,歇台子机场会以民用为主,军用为辅。
但谁料时隔不久,重庆便被解放,歇台子机场也就不了了之。
如今还留在歇台子的遗址是西北军统帅,著名的“倒戈将军”冯玉祥在陪都的旧居。
此楼为砖木混建的二层小楼,折中主义风格,青瓦覆顶,清水外墙,司徒雷登与陶行知都曾在歇台子被宴请。
此楼在今日后勤工程学院的家属区内,因为外人无法进入,也就没能拍到照片。
不过可以讲一个与歇台子有关的民间故事:说住在歇台子的冯玉祥,曾因为与乡里“打得火热”,而被不知就里的村民们选为村长。
虽然这个故事的可信度很低,但也算是给歇台子增添了一些传奇色彩了吧。
你去过歇台子吗?你对歇台子有什么印象呢?你认为5号线跨江段贯通后,会给歇台子带来新生命吗?
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