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迎接2021重庆两会一个街道的乡村振

——沙坪坝区丰文街道奏响“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时代强音本红砖灰瓦,竹林掩映,路边野花竞相开放,重庆沙坪坝丰文街道三河村已成为了重庆市民休闲旅游的热门打卡地,从年开始进行农村改革试点以来,三年时间,三河村就完成了一场荒村“蝶变”,谱写出了乡村振兴新篇章。如今的三河村,已经成为了乡村振兴的示范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和“三变”改革示范村。今天的三河村,篱笆藤蔓、陶罐竹墙、草丛流萤,步步是景。现代文创、生态产业、“三变”改革相得益彰。环境美了,游客乐了,村民们富了,笑了。沙坪坝区丰文街道三河村萤火谷。农文旅融合扮靓“都市村庄”丰文街道属于重庆主城区,但产业发展不均衡。以丰文街道的三河村为例,该村地处丰文街道边缘,“一产弱”“二产小”“三产微”,近年来受征地拆迁影响,村民人数少,村集体经济发展乏力,全村水、电、气、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村无经营性实体经济项目,主要经营性收入来源为村集体零星土地流转租金收益,年收入不足1万元,是典型的“空壳村”。村委会及便民服务中心长期租驻在青木关街道石碾桥村,办公场地约平方米,文化室、图书室、健身设施、人民调解室等功能配套简陋或缺失,被村民戏称为“流亡村委”。年,重庆市整合各级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集体经济试点等资金,启动全市38个贫困村试点农村“三变”改革。同时,沙坪坝区乡村振兴战略也以“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为目标,年至年,要对28个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一村一策”思路做好每一个乡村规划和项目策划,推进富民产业向乡村倾斜、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人居环境向乡村辐射、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丰文街道三河村成为市区两级的“双试点村”。三河村保持了较完整的原生态风貌,森林覆盖率90%以上,丰文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认为,三河村的发展要坚持以农业为基、绿色为底、文创发力的理念,结合三河村乡村振兴战略实际情况,最优选择就是以艺术家村落建设为抓手做大产业振兴。目前,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创休闲体验业的“萤火谷农场”、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体验业的“楠之林雪”农业生态园、以传统土窑为基础改造的复合型公共文化空间“远山·有窑”,以及以田园风光为核心、集高效农业、原乡文化、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原乡情愁体验地“渡兰居·兰溪乡畔”这四个主要项目在三河村均已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了。以萤火谷文创农场为例,该项目总占地余亩,一期投资万元,开业第一年就人气爆棚,被列为重庆市五个“新农业样本”之一。“远山·有窑”开放后,很快成为大学城附近的人气地标,吸引了大批游客。主人刘思路介绍,目前“远山·有窑”每年能盈利一百多万元。三河村引进4个农旅融合产业项目后,全村农民的承包地经营权、集体资产和资源、国家投入项目等被激活,集体经济收入迅速增长,基本完成了从“输血式”向“造血式”收入增长方式的转变。三河村4个产业项目合作不是单一的资源资产入股模式,还向外拓展了合作、合资、合营等方式。一方面增加村社集体经济收入,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村民收入,让村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家住萤火谷农场的赖家伟,四年前回家开起了农家乐。此前他已在外开车近二十年。“在外漂泊太辛苦,还是回到自家安稳。”赖家伟说。据他介绍,靠着自家农家乐,每个月已盈利近万元。推动乡村振兴,产业是根本,年三河村实现村社集体总收入59万元,下活了产业发展这盘棋,三河村稳定释放着改革红利。在这里,我们不仅能看到田园风光,更能看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画面。沙坪坝文创农场萤火谷。昔日荒地嬗变美丽“网红地”到过萤火谷农场的人都会好奇,这块荒地是如何变成网红地的?年10月,萤火谷农场正式入驻三河村,这是由台湾农业技术团队与四川美术学院共同打造的以萤火虫和蝴蝶为引爆点的农业项目。项目团队邀请环境设计、农业、生物等专家,恢复了萤火虫等昆虫的生长环境,在此基础上运用当地原生材料,进行了乡土再造。来自台湾的农业专家黄金生说,“好的生态是做好农业的基础,萤火虫作为环境的指示生物,数量的多少是当地环境的一个重要符号。”年黄金生来到三河村,用活菌和益生菌衍生成的酵素,将残留在土壤中的污染物降解;用原始石头、木板等修建农场里的咖啡厅、萤火虫教室等建筑;用碎石板拼接林荫小道,用各式竹编做路灯的灯罩……农场的所有设计都坚持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自然生态保护好,田园焕发出本身的活力,天人合一,才能展现乡村魅力,让农民过上有品质的生活。形塑好乡村风貌,是留住独特的“田园牧歌”要素之一。土窑,对大多数市民来说,可能都只算得上儿时的记忆。但是三河村留下了重庆主城唯一的土窑。重庆大学的建筑师田琦说,“远山有窑”并不是靠钱堆出来的,其设计改造采用的都是当地的乡土材料,比如旧瓦片、木梁、老木板等。而那些看似随意摆放的土陶品,反而为“远山有窑”增添了浓浓的艺术情调。“远山·有窑”是丰文街道三河村推动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典型——不搞千篇一律的大拆大建,而是兼顾个性与特色的匠心独运。三河村的巧招妙招频频。他们将人居环境整治与闲置农房相结合,帮扶“楠之林雪”改造三河茶社、猪圈书屋等一大批人居环境示范点,将闲置农房改造为民宿或咖啡书屋等。他们将人居环境改造与绿化相结合,以实施国土绿化提升行动为载体,完成盐堰路路边绿化工程、盐井沟绿化工程、茶美源茶山改造工程和公共区域绿化美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约6万平方米。从数据上看,三河村完成户厕改造83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9%;新建垃圾收集库2座,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完成户农村旧房改造和庭院绿化整治……这一个个项目与一串串数字背后,充分表明了三河村为实现生态宜居村庄尽心尽力。丰文街道围绕人居环境治理做实生态宜居,以美丽庭院评比和垃圾分类为抓手,以文化宣传活动为推手,发动群众及时整理家什杂物,整齐堆放生产生活用品,促进庭院内外整洁有序,搞好垃圾分类,以良好家风带动村风民风。目前已完成了市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建设任务——年10月25日,在“发现重庆之美”活动评比中,三河村从副市长陆克华手中接过了“最美垃圾分类示范社区”的奖牌。“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充分发掘乡村的个性特色,融入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众文化等元素,才能根牢魂定,孕育出村落的独特气质与性格。机关领导、党员带队到三河村开展大扫除。引才留才致远出新招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丰文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要求以社会治理为抓手做精组织振兴,全力推动乡村治理工作,进一步发挥党员干部在各类建设中的骨干作用,提高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干农村工作的干部不仅要能在会议上协调资源解决问题,更是要到田间地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此,丰文街道下派思路广、懂农村、有经验的街道干部李强担任三河村第一书记,将乡村振兴与党建引领相结合,大力推进党建强村。并将本村的龙梦娇、沙坪坝区政策研究室的周高元和社区工作人员陈彦羽这3名优秀人才充实到三河村两委班子,快速推进各项工作,增强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这些同志仅用了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就从一个门外汉锻炼成为了农业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对三河村的情况、发展方向、重大事项及至村民都如数家珍,了如指掌。在打造一支经得起事业考验、能得到老百姓信赖、让组织放心的农村干部队伍的同时,丰文街道还大力培育在群众中有威望、有能力、敢于接触矛盾的“新乡贤”队伍,充分发挥沟通协调、政策宣讲等方面的骨干带头作用,强化正能量。王盛曾经是竹林口社社长,对社里面的情况非常了解,对农村农业知识是行家,原来一直在外务工,“三变”改革实施后,引进的企业急需农业专业人才,王盛回到村里,进入“渡兰居”负责茶园、果园和稻田的管理,作为新乡贤代表人物,他发挥了特长,带动了其他群众,同时自己也增加了收入。三河村第一书记李强说,这三年里,仅三河村就引入本土人才1名,培训农村工匠10名,引回返乡人才10余名。丰文街道特别重视平台搭建,让更多返乡农民工能够有事做,他们组织农民讲坛,同时提供农业产业链合作机会,推动村民向职业农民、专业农民转型升级,培育生态环境与产业结合发展的新思想,培养一批“田秀才”和“土博士”。赵福友就是一个例子,这个曾经毫无技术专长的他,现在已经被培养成了草莓栽种的能手。在人才振兴激活本土人才优势上,还需借脑,引进外部人才。丰文街道三河村“艺术家村落”目前已签约缙泉烧、镜蓝染等6家艺术家及相关产业,还有十余个项目正在积极洽商和筹备中。三河村公共绿化。“三变”带来的“七十二变”还是以曾经的“空壳村”三河村为例,年之前全村无经营性实体经济项目,主要经营性收入来源为村集体零星土地流转租金收益,年收入不足1万元。实施“三变”改革后,丰文街道在探索公益股、管理股设置,结合艺术家村落打造尝试农房改造租赁合作盘活农民资产,探索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合作模式,盘活集体资源资产上做了大量工作。年底,村集体经济从年1.5万元增长了28倍,年又在此基础上再增加集体资产余万元,实现增收约40%,年虽受疫情影响,仍然实现村社集体收入59万元(不含农民个人收入部分),实现了村社集体及村民持续增收,完成了从“输血式”向“造血式”收入增长方式的转变,彻底甩掉“空壳村”的帽子。三河茶舍。村民当然也获得了实惠,实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分红。年,三河村每位有户籍有承包地的村民分了.4元,年分红0余元,年户均分配余元。三年时间,不仅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而且收益每年都在翻着筋斗地上涨。罗国华原来的住房有4间一直是闲置的,全家只有他一人在务工,现在通过“三变”改革,其妻子在本村民小组实现了就业,村里打造”艺术家村落”引进镜蓝染项目,租赁了该闲置房屋,每年罗国华家还“额外”增收元。丰文街道党工委将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相结合,来丰富“三变”改革的内涵。据了解,年以前,丰文街道共有贫困户31户,根据总书记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要求,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采取“不等群众来、直接上门去”的方式,变被动为主动,结合旧房改造提升工作,解决了贫困户的住房安全问题;结合村庄清洁行动,安排贫困户力所能及就近公益性就业;结合产业发展,深挖以土地流转、入股联营、出租合作等方式实现贫困户的增收脱贫。同时,采取每月保障贫困补助、重大节日慰问、医疗救助等方式,不断改善其生活条件。年底,丰文街道已实现全部脱贫。正如罗国华所说,“这哪里是‘三变’嘛,明明是‘七十二变’噻,日子越变越安逸了。”城乡统筹发展网-乡村振兴杂志记者陈泰湧图/丰文街道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6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