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农场、手工制陶、亲子采摘……12月2日,“遇见渝水·嘉陵江”网络主题活动走进沙坪坝,看沙坪坝区如何将“穷乡僻壤”转变成“文旅景点”,了解沙区多年来强化统筹协调,坚持产业兴村、改革发展思路的新成效、新变化。
9.9公里,4大产业落地
几年的时间,从“年收入不足1万元”到“集体经济收入42.88万元”巨大飞跃,三河村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三河村风貌
据三河村第一书记李强介绍,三年之前的三河村,全村无经营性实体经济项目,主要经营性收入来源为村集体零星土地流转租金收益,年收入不足1万元。然而仅仅三年之后,三合村就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通过打造“村两委+平台+项目+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以财政资金形成的资产参股“萤火谷”“远山.有窑”等项目,带动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承包农地入股联营,走出一条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精致乡旅的改革路径。
天籁.萤火谷
“天籁.萤火谷”作为三河村的重点项目之一,于年10月入驻三河村,系台湾农业技术团队与四川美院共同打造的以萤火虫和蝴蝶为引爆点的农业项目,截止目前该项目共计接待人数余人。
项目负责人黄红丽向记者介绍道:“萤火虫是一种美丽的昆虫,它对自然生态的要求非常高,我们的项目从‘生态复育’和‘乡土再造’出发,成功恢复了萤火虫等昆虫的生长环境,恢复了良好生态的同时,也让久违的荧光小精灵回到了我们身边,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远山·有窑
沿着岩堰路走下来,大约10分钟左右就来到了独具特色的远山·有窑的景点。远山·有窑始建于年的旧式龙窑,如今被改造成了集传统技艺、文化旅游、休闲观光和体现独特建筑设计理念为一体的“近山一美景”重庆网红景点。
远山·有窑
坚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促进产业增效的工作思路,在改革中,因地制宜、求破求变,三河村从“输血式”发展转变成“造血式”发展,持续在“化腐朽为神奇”的路上继续迈进。
昔日臭水沟,如今变公园
清水溪湿地公园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天星桥街道清水溪河道两侧,紧邻内环快速路,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生态环境,落实民生实事。
沙坪坝区天星桥街道的清水溪湿地公园
然而,在20年前,清水溪却是一条名副其实的臭水沟。居民王晓玲回忆,她是在上世纪90年代搬到清水溪这边,当时这里的环境可以用脏乱差来形容,“走在路上蚊子苍蝇扑面而来,家里的门窗都不敢开。”
据了解,该项目总面积平方米,新铺设便民大道米、栽种各类乔木余株,花灌木及草坪0余平方米,设置休闲广场2个,景观台2处,健身路径3条,安装健身设施8套,为老百姓建成了集休闲、健身为一体的清水溪湿地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