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有38个区县,重庆的GDP的总量和重庆发展最重要的能级都在重庆的主城区(现在扩展为主城都市区)。不得不说,重庆主城都市区成为承载区域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
主城区域具有非常好的资源优势、交通优势、区位优势,甚至是政策优势,但是让人非常惊讶是主城区的一些区在近几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当中,GDP表现的并不如人意,甚至还不如一些偏远的区县,这里面是有什么问题呢?
以年上半年的GDP来看,重庆前十的区县中,主城和区县各占5席,基本上平分秋色。
而我们传统认知的南岸区、北碚区等都远在十名之外。
主城都市区当中,渝北区已一年超过两千亿的GDP名列前茅,不管是总的体量还是发展速度都非常的快。当然,渝北区具有的其他区不可比拟的优势:重庆最大的机场,重庆的北站的铁路线,还有重庆最重要的港口,毫无疑问都布局在渝北区,它理所当然地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区域。
同样像江北区渝中区等等,都因为物流优势,或者说地缘优势,发展速度还是规模都非常的快,也表现也非常的抢眼。
但如果放在大重庆来看,区县当中很多黑马表现不俗。
以璧山为例,它几乎成为重庆非常大的一匹经济增长黑马,不仅比亚迪云轨的系列产业在这里落户,比亚迪的刀锋电池,云巴系统等等也在这里布局很好。
而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黑马永川也是异军突起,凭借职业职教城这个概念,以及永川在招商引资当中大力引进的长城、雅迪等汽摩类的产业,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年三季度,永川区GDP正式超过沙坪坝区,排名上升至重庆38个区县当中的第7位,逼近江津区。
主城区和区县,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
可以看得出,一个区域的发展,制造业和工业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就像渝北区汽车和笔电产业,推动了这个区域快速增长,成为它的最主要动力。
而永川和璧山,分别有着长城和雅迪这样的行业龙头和比亚迪头部制造企业,才实现了突飞猛进。
相比较来看,主城区的区在引进龙头企业上,排名靠后的就不那么显眼了。
当然,这受很多因素的限制,一方面是主城区没有那么多区县开阔平坦的工业用地基础,而另一方面,更深层次的或许还在于主城区没有找到能够差异化、更高附加值的行业龙头入驻。
比如说南岸区,虽然有蚂蚁集团等大头落地,但是暂时却并没有发挥出龙头带动的优势。而以南滨路为代表的文旅产业也并没有形成规模上和量变的这个影响。南山风景区很受游客推崇,但同样没有形成非常强的集聚效应。最终导致南岸区本来颇有实力的整个服务业来看,在整个GDP中占比微乎其微。
主城区不如区县(个别案例),这个问题其实深层次里,其实是产业结构的问题。
因为主城是没办法跟区县比,区县有着廉价的土地政策和开阔的工业制造业用地区域。主城区发展至今,进一步外拓的空间都非常的受限。
而在有限的空间基础之上。要实现更大的发展,就不能再仅仅一般制造业和加工业了,而是要更高级的增长收入。
这就需要从科技研发、服务业升级、高端业态引入等方面去努力。
为此,主城区需要打造更优质的营商环境,营造更有价值的产业链条,提供更加完备宜居的服务,吸引更多的人来这里消费,留住更多人在这里定居。
这背后,就需要在消费升级的产业,各种链条上下文章,下其次做更大的努力。
所以说,以南岸区、北碚区等为代表的主城区暂时表现不尽人意的区域,它们对标的应该是更高级的产业体系,更有增长动能和更具影响力的产业结构。
只是在纯粹的寻求低级的粗加工,这样的发展是没有未来的,只能被其他区县落的越来越远。
一个更高能级、更高水平的产业体系,是一个城市和区域真正的竞争力所在。
这一点,是值得所有区县警醒和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