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坪坝绘就现代都市中的诗意田园

                            

三河村。郭晋/摄

7月15日,“寻找巴渝乡村振兴榜样——重庆乡村振兴十大年度人物、十大示范案例”评选活动完成终审。其中,《沙坪坝区丰文街道三河村:打造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入围“重庆乡村振兴十大示范案例”。

人居环境整治——“一时美”变“时时美”

走进中梁镇龙泉村杨菊芳的小院,虽是炎夏,小院内种植的多肉鲜花等绿植仍长势良好。

中梁镇。郭晋/摄

“周边的环境条件都变得这么好了,我们就做点儿自己屋头的事情。”杨菊芳说,以前她家的房子破破烂烂的,院子也全是泥巴地,下雨天陷下去脚都拔不起来;后来在政府的帮助支持下,地面变成了水泥路面,房子外立面也翻了新,看起来“洋气”又美观。“还有那个‘积分制’,我们把自己的家打扫好了,就能得积分,换些实用的生活必须品,哪个不愿意嘛。”

得益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在和杨菊芳怀揣着一样想法的村民越来越多。

中梁镇。郭晋/摄

中梁镇石院村60多岁的村民黄朝书积极响应并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在自家院子里,她一边种花一边告诉记者,把院子周围弄好了,不仅心情更好,而且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有好处。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重头戏。为打造整洁有序、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沙坪坝区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积极推行“积分制”,严格落实“一化两改三不见”,路面整洁清爽了,院落干净舒适了。老百姓们高兴了,也自发参与进来,沙坪坝的农村在这样的良性互动下变了样。

“农民群众才是乡村真正的主人。只有激发起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提升全员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实现乡村从‘一时美’到‘时时美’的转变。”区内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接下来,他们还将继续通过“积分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拉练等等,引导群众“自觉干”“比着干”“争着干”,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让“乡村是我家,爱护家乡环境”的意识,成为村民的共识。

基础配套升级——“家园”变“乐园”

“路好不好,对于我们来讲区别真的是大得很。”今年,搞婚纱摄影的老罗在中梁镇承租了一套农房和土地共平米,带着妻子和自己的积蓄全身心投入到户外潮玩婚纱摄影基地的打造中。他说,乡村公路的改善,是他选择这里的重要原因。“很庆幸现在乡村的公路条件越来越好,让我们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

乡村要发展,夯实配套基础是应有之义。在沙坪坝,乡村的改变越来越多。一条条公路从城市延伸进乡村,沿路设施完善、景色宜人、直通一户户人家,一个个乡村产业点,为村民出入打开通道,也打开乡村产业振兴“阀门”……此外,都市旅游休闲观光公交、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公交,还有鲜活农产品销售、农家乐专线、赏花摘果等定制公交线路,构建起城区到乡村景点的“半小时旅游交通圈”,拉近城乡距离。

同样是在乡村,丰文街道三河村的村民们也在为乡村的改变而欢庆。7月20日,丰文街道三河村的村民们欢聚在院坝,共同见证三河村饮水工程通水。随着清澈的自来水从管道中喷涌而出,在场的居民们激动不已,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三河村户居民,自此用上了自来水,极大方便了日常用水。

家住三河村的江朝菊老人告诉记者,三河村原本就有自来水管道,但由于地势原因,长期处于低压状态,供水严重不足。现在饮水工程顺利竣工,再也不用担心停水的情况发生了。“我们盼了好久了,终于是来了。”

这样的欣喜越来越多地在沙坪坝乡村出现,关口村、四楞碑村,凤凰桥村、皂桷树村等更偏远的乡村都通上了自来水,让村民不再“看天用水”……

三河村山坪塘新风貌。郭晋/摄

据区内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沙坪坝区围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优化配套服务设施,按照提升品质、做出调性的要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四好农村路、益农信息社等,开展青木关镇、凤凰镇、丰文街道等农村人饮管网一户一表改造工程,解决近万户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此外,5G通讯基站也在沙坪坝农村铺开建设,助力智慧农业发展,沙坪坝的乡村在这些改变中越来越美,人气越来越旺。

农村产业转型——“沉睡的资源”变“希望的田野”

7月7日,中梁镇茅山峡村的20万斤西瓜熟了,种植户在高温下采摘。郭晋/摄

在位于沙坪坝区中梁镇茅山峡村的火龙井社,一块由撂荒地复耕复种改造而来的农田已变得郁郁葱葱。一眼望去,玉米、西瓜已经挂上硕大饱满的果实,田埂边还搭起凉棚,村民在里面摆上采摘好的西瓜和玉米,供游客挑选。谁能想到,这块充满希望的丰收土地,曾是数年来无人问津的荒地。今年,沙坪坝区着手实施撂荒地复耕复种,全面盘活农村闲置土地,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范,对全区撂荒地进行改造,余亩土地“重获新生”,因地制宜种植了玉米、西瓜、柚子等优质农作物。与此同时,着力发展赏花摘果、亲子研学、休闲垂钓、民宿餐饮等现代都市农业,不断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乡村要发展,用好、用活现有资源是关键。除三河村以外,我们还根据中梁镇、歌乐山街道等涉农镇街特点,积极引入产业,激活沉睡“资源”,真正让沙坪坝的乡村‘活’起来。”

三河村翠绿的茶山梯田。郭晋/摄

“见山,是我们来这里做的第一个系列。红日设‘邀’,青花做山,我想让更多的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我想带领更多的人去看见,看见传统文化的延续、窑口的复兴,还有乡村的变化。”谈到这些,三河村缙泉烧创始人陈勇眼里满是憧憬。

缙泉烧是三河村最初引入的产业项目之一,该项目利用三河村闲置农房资源,结合当地乡村文化特色,打造“缙泉烧”乡村文化品牌,逐渐成为三河村的名片,吸引了大量游客,更启发了三河村找到以研学为统领,推进农业“接二连三”,促进农旅融合发展的路子。目前,三河村因为“缙泉烧”“镜蓝染”等26家艺术家及休闲配套产业,成为艺术家荟集的村落,更成为重庆市乡村振兴的范例。

远山在呼唤,沙坪坝的乡村在蝶变。

未来的沙坪坝将坚持系统规划、整体打造,加快推动乡村产业提档升级,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在保护好自然本底、守护好青山绿水的前提下,深入研究乡村产业方向,走出一条高端化、生态化发展路子,高水平绘就都市的“诗意田园”。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记者裴梓臣郭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4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