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汇聚青年力量共筑青春之城沙坪坝区红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志愿服务、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中,青年人才已逐渐成为贡献力量的主力军。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将年轻的活力注入新时代的洪流,以行动诠释赤子之诚,把自己的青春绽放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沙坪坝区幅员面积平方公里,是巴渝文化核心发源地、抗战文化重要发源地和“红岩精神”重要发祥地,同时,沙坪坝区还是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主战场、主阵地,是全国知名教育强区,这里创新资源富集、开放平台众多,为青年干事创业、施展才华创造了有利条件。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沙坪坝区14—35岁青年人口达40万,占总人口比例27%,全区平均年龄35岁,是重庆人口结构最年轻、最时尚、最具活力的城区,城市内生动力十足。现如今,还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选择回到沙坪坝,留在沙坪坝,建设沙坪坝,成为这座城市靓丽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岩志愿者”:

用奋斗书写青春

年2月9日,是红岩志愿者韩黎在沙坪坝站开展志愿服务的第18天。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韩黎选择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充实这个寒假。

红岩志愿者服务旅客。

韩黎说话声音很小,但是在开展服务的时候却又变得极大。而这样的一种反差,韩黎把它归结为这一段时间志愿服务工作对她的历练。“刚开始还比较害羞,但是看到站内很多工作人员在面对乘客的时候都很大方,再想想自己的工作,还是要主动些。”韩黎说。

“其实做志愿服务给别人的是一种温暖,自己也能收获温暖。”韩黎回忆起自己在春节期间的一次服务经历。有一位老大爷,手上大包小包提着,行色十分匆忙。韩黎迎了上去,一问才知老大爷没有换纸质车票,所以不知道自己的检票口是哪一个。于是韩黎帮着老大爷用手机查看了订票信息后把他送到了检票口。当韩黎转身准备离开的时候,老大爷还一个劲地向她表示感谢。“特别是最后老爷爷对我说了一句‘辛苦了,祝你新年快乐!’让我特别感动。”

话语虽短,却充满温暖。今年春运期间,沙坪坝团区委招募了80余名青年红岩志愿者在重庆西站、沙坪坝站的进站口、检票处、安检处等为旅客提供引导咨询、秩序维护、安全劝导、临时看护行李等服务,而他们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高校的大学生。他们用自己纯朴活泼的“小宇宙”,展现了文明城市的“大形象”。

韩黎说,参加志愿服务让她受益匪浅,收获了勇气,还学习到了很多为人处事的方法,开拓了视野,激发了青春正能量。

韩黎的故事只是广大红岩志愿者千千万万个故事的缩影,目前,“红岩志愿者”已成为了一支拥有35万人的庞大队伍,而其中大部分成员,都是有情怀、肯奉献青年人。未来,红岩志愿者的队伍还将不断成长、壮大,在疫情防控、邻里互助、治安巡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乡村好青年”:

扎根热土绘就诗意田园

青山如黛,薄雾轻笼。雨后的三河村别有一番风味。

“不论你什么时候来三河村,她都以最好的风貌待你。”驻村1年,年轻的丰文街道三河村驻村第一书记梁歆韵总为这里的美而感叹。1年前,就连她自己都没想到,这里的乡村,会是她青春里最美好的“闪光”。

梁歆韵向大家介绍三河村。

青春,应当去向哪里?1年前,区商务局收到一则号召青年干部下乡村的通知。按照通知要求,年轻的科级干部梁歆韵进入候选行列。

“我是激动又憧憬。”梁歆韵说,作为一名青年干部,组织有号召,青年一定要见行动,她迫切希望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青春力量。

在村两委会上,梁歆韵主动提出参与村“一化两改三不见”工作,落实的第一件事儿就是脱虚向实,整改村民的柴棚。

“全区整改完成的第一个柴棚就是我负责的。”梁歆韵回忆到,作为土生土长的“城里人”,事前她甚至不知道柴棚是什么。但在村两委同事的帮助下,她从零开始,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花了1周时间,实现了村“两改”工作进度为零的突破。改造的效果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肯定,甚至让村民们有了从“不想改”到“我也来”的转变。到现在,三河村一共改造了74户柴棚圈舍,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提升。

而在三河村提升的过程中,梁歆韵也在不断成长。在工作的过程中,她带领群众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历练,与大家结下深厚情谊,对这里有了情谊、更有了情怀。而今,她不仅踏踏实实将“一化两改三不见”工作逐渐深化,更是重新拾起了招商引资的“老本行”,积极为当地引进更多项目。

梁歆韵说:“也许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我们不是主角,但我们也要努力去成为主角,在广阔的乡村天地展现更大作为、展现青春风采。”

城市改造师:

让“群众家门口风景”可望可及

年初,4名年轻人来到山洞老菜场片区一带走访调研。他们是重庆交通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的学生,也是沙坪坝的城市改造师,正在参加“沙坪坝区城市微更新青年设计改造大赛”。

城市改造师在社区走访调研。

“人民城市人民建”。4名城市改造师们认为,社区微更新,所有的灵感应该来自于解决生活中的不便利。为使建筑更具有人性,城市改造师们重新把视角拉回到了人的身上,去看,去观察当地居民真正的日常生活,想居民之所想,解居民之所困。基于此,城市改造师们在居民们经常开“院坝会”的后广场上设计了功能齐全的凉亭,在居民的屋前设计了居民共建装置“市井立面”,人们可以在设计完成后在装置上摆放花草、书,也可以在上面张贴广告,将这个装置装扮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既节约了屋内空间,又是对当地居民创造力的一种尊重。

“微创意”为城市带来了“微改造”,为居民带来了“微幸福”。这样的设计诚意满意、直击人心,毫无悬念的在“沙坪坝区城市微更新青年设计改造大赛”中夺得了金奖。下一步,城市改造师们将与业主单位进行深入沟通交流,争取将设计顺利落地。

“沙坪坝是我们求学的地方,在这些时光里,我们早已融入于此,成为了这个城市的一部分。”城市改造师们纷纷表示,“学成归来,建设沙区,回报沙区”的情结早已深深植根在他们的心中。他们即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未来,他们将勇担重任,迎难而上,让自己的青春与沙坪坝区的飞速发展同频共振。

沙磁推荐官:

邂逅沙坪坝美好风景

一个个人才落户沙区,一批批商家前赴后继入驻,三峡广场和金沙天街人气高涨,千年“老磁器”摇身变成时代“新磁场”,生活烟火气和青春时代感在此碰撞……在重庆生活家抖音账号上,运营者“小盆景”正用镜头记录、分享着这一切美好的变化。

沙磁推荐官记录分享沙坪坝美景。

“小盆景”说,沙坪坝是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之城,更是一座蓬勃发展的青春之城,仿佛总有一股难以抗拒的魔力,让人来了就不想离开。在沙坪坝区,人们的心灵触摸到的是悠远历史的问候,切身感受到的是现代都市的活力与开放。在这里生活,无论是什么年龄的人都能重新找回自己的青春感,重返18岁,感受到一种充满朝气的生命力促使着自己不停地向前奋斗。

在未来,沙坪坝区将进一步优化青年安居服务,探索建设更加符合青年住房需求的青年社区,提高居住品质;以“地缘、趣缘、业缘、学缘”为纽带,组建各类线上线下青年社群。立足打造“15分钟社交圈”,2年内在城市书房、咖啡馆、时尚餐厅、健身房、小剧场等青年喜爱的社交场所,布局50个“红岩青年会客厅”,常态化提供兴趣爱好、学习提升、婚恋交友、文体休闲等服务,营造青年汇聚、气氛活跃、积极向上的社交氛围,让青年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塑造者和引领者。

沙坪坝区是与青年共同成长的城市,也是成就青年梦想的城市。像“小盆景”一样的自媒体人正纷纷为沙坪坝区持续推出有故事、有活力、有温度的作品,大力宣传能体现沙坪坝山水颜值、青春气质、发展成效的“青春地标”,在沙坪坝,处处都是故事,而在他们的宣传下,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纷纷表示想要回到沙坪坝挥洒青春和热血,把沙坪坝建成人们喜欢的样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28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