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天气晴好,不少市民会到重庆平顶山公园爬山看风景、放风筝。山脚下,一条静谧的步道也热闹起来。要是几十年前的春节,住在步道旁的唐贵中肯定会睡不着。“在这条路上过上过下的人很多,闹热得很。步道旁有座庙,大年初一很多人赶早来烧香祈福。”66岁的唐贵中是沙坪坝联芳街道的人,从小生活在山脚下。在他的记忆里,童年的年味儿都在这条步道中。
平顶山公园大门
想念儿时的豆花饭
平顶山脚下,从沙坪坝区石小路主路旁的支路进入,便能看见平顶山公园大门,穿过大门,沿着主路,是一条盘山公路,可以直达山顶。沿着一条辅路,道路两旁是颇有年代感的老房子,道路末端,右转,一条修葺一新的步道可以通向山顶。
“平顶山公园年开放时,已有公路通往山顶。”沙坪坝区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正因为如此,当年的官道因为人迹罕至而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经过数百年的时光,道路已被多次翻修。
“热闹起来,就像是赶场天一样。”在唐贵中的记忆里,这条路曾很热闹,道路两旁,还有不少卖豆花饭的。童年时漫山遍野地跑,跑累了、饿了,最想念的就是一碗豆花饭。“以前的豆花饭,吃起很有感觉。现在的豆花饭,怎么吃都找不到以前的感觉了,也是很怪。”唐贵中感叹。
圣泉古道
继浮图关后的又一关隘
拾阶而上的步道,级梯步,道路旁,详细记录着这条道路的名字——圣泉古道,从小龙坎变电站至圣泉垭口,全长米,为古渝州的陆路交通要冲,途经五虎岭、辛亥义军过境碑、圣泉井等景点。
据了解,经史学家考证,平顶山是继浮图关之后的又一关隘,南控通往成都的东大路,北邻嘉陵江黄金水道。“史料记载,平顶山曾发生过不少载入史册的重大战役和事件。”平顶山公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清朝顺治九年,总兵卢祖光奉命为镇压明代遗将王复臣叛乱;清光绪二十四年,大足县余蛮子反洋教起义和贵州农民张五麻子起义进占川东,重庆告急,重庆官府在山上驻重兵,修炮台防守,地方乡绅“为负险自卫”,在山上也修筑碉堡和山寨防守。年秋,清朝陆军第十七镇排长夏之时率部在龙泉驿反清起义,义军于农历十月初二先占领磁器口,然后经平顶山、浮图关、通远门而光复了重庆城,成立了辛亥革命蜀军政府。如今,在平顶山的古道旁的石壁上,还刊刻有辛亥革命义军过境碑记。
辛亥义军过境遗址
消失的“龙坎铺”
看到“铺”字,人们往往理解为店铺,其实,铺也是一种驿站,不过驿较大,铺较小。“四川重庆的驿道,明清时期大致是30里设一铺,60里设一驿。驿和铺相辅相成,都是供驿夫和客商歇脚,天晚了也可以住宿。”重庆地名研究专家李正权介绍,重庆地名中,有“铺”的不少,如九龙坡走马铺,曾经还有龙坎铺,不过,这些都不是店铺的“铺”,而是驿道的“铺”。
据正德《四川志》卷十三记载,当时巴县总铺往北设有龙坎铺、双树铺、天池铺、停子铺、石英铺、斜崖铺、沙溪铺、青木铺、高滩铺、铜佛铺、水清铺、澄江铺,合州以南设有高歇铺。其中龙坎铺在小龙坎。从平顶山公园里的“古道”一直往下,便到了今天的小龙坎。如果走公园里的盘山公路,你将与一段基本保留完好的“古道”失之交臂。正确的线路是,往右边的石板路下山,经过一个叫解放坡的街区你还能领略到当年以路为市的建筑格局。
圣泉古道共级梯步,为古渝州的陆路交通要冲。
李正权介绍,平顶山呈龙形起伏延绵至鹅岭,这一线又是渝中半岛的制高点,故有渝中龙脊之称。山快到沙坪坝时,突然断了,形成一个“坎”,于是就有了小龙坎这个地名。
按民间相传,平顶山上下分别有大龙坎、小龙坎,指两处由天然石壁形成的门坎,坡脚的石门相对要窄些,所以叫小门坎,又称小龙坎。从小龙坎上平顶山的古道大致以变电站旁的观音庙为界,上部较陡峭,原先的碥路被新铺成了健身步道,仍被当地百姓作为上山的小路。下部相对缓和,穿过一片老街依势而上,部分石板遗迹比上部的健身梯要旧一些,不过,当地老人也说不清小龙坎的“门坎”究竟在何处了。
66岁的唐贵中(右),常常在平顶山顶卖点自种的小菜。
——END——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周小平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