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法律需求增多急需正确引导
◆发挥驻园优势迅速就地调解纠纷
◆打破地域划分服务精准优质高效
◆突出公益属性降低企业维权成本
□事业发展新观察
□法治日报全媒体蔡长春
“感谢卢律师帮我整理相关证据和诉状,讲解法律程序及风险点,让我对要回借款有了信心!”近日,重庆市沙坪坝区天星桥街道东原ARC中央广场奶茶店老板万先生感激地说。
多年前,万先生借给朋友一笔钱,去年以来奶茶店生意不景气,急需资金维持正常经营。万先生虽想通过法律途径要回借款,但由于时间精力不足又不懂相关法律流程,事情便耽搁了下来。
去年12月,天星桥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企业驿站在东原ARC中央广场成立,为企业提供公益法律服务。万先生通过法律驿站联系到律师卢友良后,讨债的事终于有了进展。
《法治日报》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重庆、广东、湖南、湖北等地纷纷在工业园区、商圈等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打包引进律师、公证、仲裁、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让企业在家门口享受“一站式”法律服务,为企业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因需求而设
天星桥街道位于沙坪坝区中心地区,吸引大量企业入驻,法律服务需求逐渐增长。
“部分经济实体尤其是一些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迫切希望政府部门打造公益或低收费的法律服务平台。”沙坪坝区司法局局长姚力莉告诉,在沙坪坝区司法局的指导下,天星桥街道与辖区内的华立万韬律师事务所合作成立天星桥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企业驿站,于年12月正式运行,着力为辖区企业打造排干扰、解纠纷、促营商、助发展的便捷温馨法律服务圈。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的产业根基在园区,由于缺乏“一站式”解决问题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无法聚集法律服务资源,园区内的法律服务需求一直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满足。
“园区管理人员对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内容了解不多,特别是对劳资纠纷等问题缺乏有效应对之策,强烈希望由政府主导引入公共资源解决法律服务方面的供需矛盾。”黄埔区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科科长谢绮岚对说,不仅如此,园区里的中小微及民营企业普遍在依法运营管理、和谐劳资关系构建等方面缺乏经验,急需法律上的引导,且需要依法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为此,从年7月起,黄埔区先后选取国有控股的中国科协广州科技园、混合制的黄埔文化产业园等5个有代表性的园区,试点建设园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尝试开展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截至目前,黄埔区的园区公共法律服务站已发展到30个。
湖南省株洲市统筹社会资源,免费为园区企业及员工提供专业、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
据株洲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科科长陈小兵介绍,年11月,株洲市司法局指导天元区司法局设立株洲市园区公共法律服务天元区工作站,为园区近千家中小微及民营企业点对点提供定期询访、“法治体检”、法律咨询等服务。
湖北省恩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于今年1月正式运行。
“工作站将律师、法律援助、法治宣传等公共法律服务融入园区一线和企业发展的各个重要环节,方便企业在家门口享受‘一站式’法律服务。”恩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负责人袁卫平对说。
服务零距离
年12月,一家公司因员工恶意捣毁检测软件一事寻求法律援助。株洲市园区公共法律服务天元区工作站全面分析后,当即安排法律志愿者张海桂处理此事,24小时内就将问题解决,有效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株洲市园区公共法律服务天元区工作站汇聚了百余名志愿参与的高校法学院师生、执业律师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具有法律专业背景的志愿者,在区司法局指导下,分为专家、矛调、诉讼、宣讲、询访、案审6个专业小组,采用既专注又协作的方式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
在陈小兵看来,除能够提供专业精细的法律服务外,在园区、商圈设立工作站更为明显的好处便是——解决问题更加快速便捷。
“发生法律问题时工作站能够发挥驻园优势,迅速派出专业人员深入企业,就地组织矛盾双方进行调解,做到小事不出厂门,大事不出园区,疑点难点问题有专业团队持续跟踪服务。”陈小兵说。
谢绮岚告诉,调研发现,公共法律服务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时间性,尽管黄埔区已建立起“区—街镇—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但通过行政区划供给法律服务,服务资源的均衡和服务的精准度、便捷度仍显不足,工业园区、商业聚集体、孵化器、加速器等经济体的法律服务需求尚未有效覆盖。
“打破行政地域划分,以市场化手段推进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进商圈,能够使服务更加精准、优质、高效。”谢绮岚说,工作站由此应运而生。
“黄埔区的30个园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均引入大型律师事务所参与运营,每个站安排3至5名律师驻站服务,每周至少安排8小时在园区实地服务,每季度至少组织1次法治宣传活动,每年至少开展1次企业‘法治体检’。”谢绮岚告诉,这样一来,企业和员工就可以在园区随时随地得到多层次的法律服务,降低了寻求法律服务的成本,实现服务企业零距离、全覆盖。
过去,民营企业找律师、办公证、寻求司法鉴定、申请商标、专利,都要跑不同的地方办理,费时耗力,极不方便。
“园区公共法律服务站建成后,引入律师、公证、商标和专利等各领域的专业人员提供全时空、全覆盖的公共法律服务。”谢绮岚说。
由于工作站的公益属性定位,除代理诉讼等特定服务外,为企业提供的均是免费法律服务,有效降低了企业维权办事成本。
探索中完善
组织5次专家讲坛座谈、10次法律知识宣讲、20次法律援助沙龙、次企业法律问题专题研究会议,多次企业上门服务,已解决或正在解决法律问题近千个,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过亿元……一年中,株洲市园区公共法律服务天元区工作站不负众望,服务企业成效斐然,先后收到多家企业赠送的锦旗、牌匾和感谢信。
株洲只是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进入园区、商圈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
“工作站实现了服务企业零距离、企业办事零障碍。”谢绮岚总结道。
同时,几位受访者也发现一些制约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发展的瓶颈问题。
“随着机构发展和影响的扩大,区一级志愿服务机构已不能满足服务发展的需要。”陈小兵建议在市级层面统筹协调,促进服务机构的拓展完善。
袁卫平发现,当前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社会知晓度相对较低,效果发挥受到一定制约。他建议进行广泛宣传,多渠道提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的社会知名度。
谢绮岚注意到,园区、商业体的运作特性与街镇、村(社区)存在较大差异,区一级确立的公共法律服务内容,哪些项目适合导流到园区尚不明晰,只能在实践中探索调整。
“如律师提供的服务中,如何定性公益性产品和收费产品有待进一步探索。”谢绮岚补充说,司法行政机关是政府部门,园区是利益导向的市场主体,律所和律师也有经济回报上的诉求,如何平衡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明确三者之间的职权和责任,尚待进一步实践探索。
几位受访者均表示,走进园区、商圈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更好地满足了企业和员工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促进了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形成,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需求和必要。
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
作者/来源:光明网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