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重庆秋雨绵绵。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作为沙坪坝区中梁镇龙泉村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傅仕群丝毫不敢大意。事实上,今年整个汛期他都不轻松。5月以来,重庆连续遭受强降雨天气过程,各类地灾较去年偏多近两倍。
地灾高发之年,如何安然度汛?“‘四重’网格化管理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群测群防员、片区负责人、驻守地质队员、区县技术管理员组成的“四重”网格化体系,仅今年汛期就成功预警预报地灾28起,避免了可能造成的数百人伤亡。
地灾高发
密织四重守护网
在龙泉村,沿着村边小道走到一处青菜地,一个直径五六米、深两三米的大坑赫然出现。龙泉村位于歌乐山地区,地处长江和嘉陵江之间的中梁山槽谷,属于高位岩溶地带,地面塌陷是当地村民的心头之患。
根据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南江地质队调查,歌乐山平方公里区域就有地面塌陷多个,占全市塌陷总量的70%以上。“别看表面平整,遇到下雨或附近挖隧道,地下水位一变化就容易塌。而且塌陷事前看不见、摸不着,很难监测。”南江地质队技术人员曹聪说。
龙泉村的困境在重庆并不是特例。重庆是我国地灾最严重、受威胁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全市地质构造复杂,山地、丘陵约占全市总面积的91%,地表水系发育、地形切割强烈。由此带来了地灾“五多”:一是隐患数量多,目前全市已查明地灾隐患点处;二是影响区县多,全市所有区县都有地灾隐患;三是威胁人口多,地灾威胁群众超过85万人;四是发生频次多,年以来累计发生灾险情起,紧急转移13余万人;五是重点防治区多,地灾高中易发区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81%,渝东北、东南部和长江三峡库区均为国家地灾重点防治区。
为此,年,重庆市借鉴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经验,构建了“四重”网格化管理机制。调查出的每一个地灾隐患点就有一个网格,每个网格安排4个网格员——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片区负责人、驻守地质队员、区县技术管理员。
“地灾防治是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广泛参与,‘四重’网格化管理既压实了区县、乡镇的属地管理责任,又充分发挥了专业技术优势及行业监管作用。”重庆局地勘处副处长曾国机介绍,今年汛期,全市共有名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在每个隐患点巡查,名地质队员在每个乡镇驻守。
7月7日,武隆县白马镇鱼光村群测群防员,在巡查中发现牛儿湾滑坡隐患点附近一农户家房子出现了裂缝。他警觉地将情况报告给白马镇副镇长,即片区负责人。经驻守地质队员、武隆区地质环境监测站负责人现场核查,判断裂缝可能深达七八米,立即建议镇政府组织受威胁的5户农户撤离。
此后7天,“四重”网格员24小时不间断监测巡查,并根据滑坡变形加剧情况扩大撤离范围。7月13日,牛儿湾滑坡出现变形滑塌,滑塌体积约万立方米,由于撤离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
“牛儿湾滑坡是今年‘四重’网格员成功预警的典型案例。”重庆局相关负责人说。
科技搭载
网格预警监测更智慧
在做好群测群防的基础上,重庆市加强新技术应用,让“四重”网格更加智慧。
在歌乐山地区,年,重庆局建设了大型地灾一级专业监测项目,由南江地质队承担。该队结合钻孔地下水监测和气压监测数据,建立了“空天地”综合立体监测预警体系。今年汛期,这一预警体系初显身手。
6月4日18时45分,位于龙泉村村委会附近的项目12号监测点水位、水压、气压三个监测传感器同时超过设定的预警阈值。“水位突然升高了8米,气压下降了65千帕。我们排除设备故障后立即远程分析数据,并向沙坪坝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以及重庆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报告,发出预警。”曹聪说,村镇在接到预警信息后迅速通知周边农户搬离。
当晚21时50分,在距一户农房米处,地面塌陷发生了,形成一个直径3米、深3米的深坑。6月6日19时54分,附近又发生一处地面塌陷。由于提前预警,两次塌陷均未造成人员伤亡。
这也是重庆首次成功预测岩溶地面塌陷。专业监测预警设备的加入,破解了岩溶地质灾害监测难题。
今年以来,重庆市进一步加大了技术应用,在开州、忠县实施了处专群结合普适型监测预警试点建设;采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和卫星遥感等,实施了覆盖全市的面域扫描,新增发现47处地灾隐患点;分类分级推进智能化监测预警,实施了55处地灾专业监测预警和渝东北余处群测群防智能化监测预警建设;相继启动5处一级、50处二级专业监测预警和城口、开州等7个区县群测群防智能化监测预警建设项目……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提醒,注意天气变化,加强地灾隐患点巡查排查。”今年汛期,全市1.5万余名“四重”网格员每天都会收到预警信息,这条信息来自重庆市自然资源安全调度系统。该系统可以利用全市降雨数据,叠加地灾易发分区数据,通过大数据算法模型,提供区域风险预警。同时,依托信息系统的自动监测功能,通过发送手机APP信息和短信,统一指挥分散在全市各区县的“四重”网格员。
写入法规
完善共同防治机制
10月,随着汛期结束,驻守全市乡镇的地质队员陆续撤回,但网格员们的地灾巡查仍在继续。
“从多年的实践来看,‘四重’网格能快速发现灾害,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手段防止灾情扩大,是预防地灾的最有效手段。”中梁镇规划建设和环境保护办公室负责人杨海波说。
今年8月,新修订的《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施行。此次条例修订最大的亮点就是首次将具有重庆特色的地灾防治“四重”网格化管理体系纳入,作为指导全市地灾防治的基础性制度。
重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条例》的修订进一步健全了党委政府领导、规划自然资源部门牵头、地勘技术支撑、部门协作、基层组织、全民参与的共同防治机制;强化了区县政府主体责任,明确乡镇政府、街道办负责组织辖区内群测群防工作,建立完善市级和区县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信息共享与业务合作机制。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重庆市将加快全市地灾智能化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建设,整合现有群测群防、监测预警、调度指挥等多个平台,实现一套系统对地灾全生命周期管理,进一步提升群测群防技术水平和监测预警能力。
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下角“在看”
本文由中国自然资源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