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为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沙坪坝区科协于近日推出“科技为民·战疫有我”主题宣传活动,展示在科研攻关中攻坚克难、在一线救治中甘于奉献、在复工复产复学中担当作为的科技工作者战疫风采,向全区奋战在各条战线的科技工作者致敬。
沙区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向丽华表示,31名科技战疫先锋分别来自医学、科研、企业、院校和抗疫一线,他们有的具有抗疫创新成果,有的具有丰富的实战科研经验,有的刚刚从支援湖北前线归来……
卞修武:建起首个新冠肺炎病理样本与信息库
卞修武,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军医院(医院)病理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全军临床病理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前任主委。以通讯作者在Nature,Science,CellStemCell,NatureImmunology,NatureNeuroscience等主流期刊发表SCI论文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尸检是病理学的一种研究方法,就好比在战场前方派出侦察兵,实地勘察清楚,才能指导后方打仗。”卞修武说。尸体剖验就像疾病诊断的“侦察兵”,病理解剖是全面揭开新冠肺炎“真面目”的最直接手段,是实现其“最后诊断”的唯一途径。卞修武带领团队深入湖北抗疫一线,冒着极高的风险,完成40例新冠肺炎遗体病理解剖,建立起目前已知范围内全世界数量最多、病理数据最齐全的首个新冠肺炎病理样本库。为揭示发病机制,分析死亡原因,总结诊疗经验,提高临床救治和防控效果提供了第一手信息。
他牵头制定的新冠肺炎病理学改变的专家共识内容被全文纳入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填补了新冠肺炎诊疗规范中病理学的空白。
朱楚洪:抗疫智库专家研发防疫“液体口罩”
朱楚洪:陆军军医大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及重庆市血管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国家杰青、中国解剖学会血管分会主任委员、重庆沙坪坝区科技局及中智医谷研究院智库专家。
抗疫期间,朱楚洪教授与中智医谷研究院第一时间响应科技部门应急攻关号召,组织引进的海内外专家及附属企业九康医疗研究院有限公司合力攻关,获得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抗击新冠专项课题资助,研发了新型冠状病毒呼吸道防护“液体口罩”医疗器械及生物材料免洗手消毒产品。率先报道重庆市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发病规律,为国家科技部相关部门提供了参考依据。
中智医谷研究院与附属企业合作研发的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在抗疫期间为一线抗疫物质口罩机及测温仪生产厂家提供了极大便利。
罗阳: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率先研制超敏检测试剂盒
作为曾是我国首批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疫情的队员,重庆大学医学院罗阳教授在本次疫情爆发后,结合自己专业特长进行科技攻关。他带领团队克服人手不足、物流不畅、设备和试剂严重短缺等重重阻力,成功研制出超敏核酸检测试剂盒(一步法多重数字PCR)。整个扩增、检测可在2小时内完成,其实验室内灵敏度达3拷贝/L,较现有荧光定量RT-PCR试剂盒(拷贝/L)提升数百倍。并以此提出了在人群筛查中采用混合样本的筛查策略,以提高检出效率。
他牵头开发出基于微流控化学发光、量子点荧光技术的病毒抗原和IgM/IgG抗体联合快速检测试剂盒,可在10分钟左右完成测试。这种超敏试剂盒为早期病毒感染检测、动态监测病程和药物疗效、“出院”病人是否携带病毒判断、快速鉴别入境人员是否存在中早期感染等需求提供重要的技术储备。
谷晓琴:抗疫英雄舍小家顾大家
谷晓琴,女,46岁,中共党员,主任医师,重医院副院长、沙区医学会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市沙坪坝支援湖医院医疗分队队长,挂职湖北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在面对新冠疫情时,她“舍小家顾大家”,主动请缨前往一线,成为重庆市第十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
到达孝感后,重庆赴孝感支援队前方指挥部与孝感市孝南区委决定,任命谷晓琴挂任湖北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全面负责该院新冠肺炎救治工作。谷晓琴表示“对于这个任命,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身上压着治疗与保护双重重担,一方面要统筹全局做好患者的救治工作,一方面还要时刻兼顾支援孝感的余名医护人员的健康。她每天都在忙碌中度过:早上6点10分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喝一大杯水,为进入病区前能上一次卫生间;再抓紧时间梳理全天的工作,看看还有哪些疏漏,所有工作都要细致、再细致;7点15分吃过早饭,召集重庆医疗队3个队的院感员、护士长以及当天上班的队员,再次强调进病房的院感要求;8点,到达病房,开始一天隔离区内的繁忙工作……晚上下班,谷晓琴还要向孝南区分管区长汇报防护物资准备情况,再向指挥部汇报当天的医疗救治工作,并审核汇总当天的所有数据向指挥部报告,数据必须真实、可靠。
有着10年党龄的谷晓琴深感责任重大,几乎每天晚上都要组织休息的党员学习,让年轻队员从自己和其他党员的身上看到榜样的力量,他们除了在医疗救护工作中不顾安危、勇往直前外,还纷纷在抵达孝感后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真正体会到什么叫“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斗争”。
回首这一段往事,谷晓琴表示很庆幸:“如果还有机会,我希望能继续为‘抗疫’做出自己的贡献。”
凌青海:重大发明创造的“发动机”
凌青海,硕士研究生,正高级工程师,现任职重庆小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动机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公司产品研发、销售工作。
任职期间,带领研发团队完成1.5TGDI、2.0TGDI发动机等产品研发工作,获得重庆市科学技术奖3次、重庆市重点新产品5次、中国心十佳发动机奖2次及发明专利11项。
凌青海在研发创新工作中有多次重大发明创造和技术革新,多次解决行业关键性的技术难题,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国民经济发展,所主持开发的产品累计产销万台,产值约亿元,年增值达5亿元人民币。
面对疫情,凌青海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小组,积极布控防疫措施,落实人员管理,学习防控知识;带领党员完成体温检测与厂区消毒;每日召开疫情防控例会,应对疫情变化。
疫情好转后,如何安全有序复工复产成为头等大事。2月初始,凌青海带领团队严格遵守重庆市相关规定和指令,开展了返渝人员跟踪、隔离员工安置及身体状况统计、复工申请报批等复工复产工作。
面对未来,凌青海做好了充分准备,有信心打赢疫情攻坚战和市场淘汰战,精益求精,锐意进取,持续推进产品研发创新,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附:31名科技抗疫先锋名单
陆军医院卞修武、陆军军医大学吴玉章、重庆师范大学杨新民、陆军军医大学邹全明、陆军军医大学朱楚洪、重庆大学王贵学、重庆大学李正国、重庆大学罗阳、重庆市肿瘤研究所吴立翔、医院曾洪飞、沙坪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飞、医院李胜、沙医院何文秀、医院代云鑫、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陈耀凯、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袁媛、陆军医院毛青、陆军医院何佳霖、医院罗玲、医院谷晓琴、太极集团西南药业蒋猛、重庆水泵厂吕见江、重庆小康工业公司发动机公司凌青海、光宝联合(重庆)智能科技研究院公司刘军、重庆康明斯发动机公司李立军、沙坪坝区育英小学刘欣、重庆市第一中学校胡祖奎、沙坪坝区高滩岩小学李莉、沙坪坝区土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钱春梅、医院吴雅竹、重庆海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李伟。
31名科技工作者抗疫事迹可在“沙磁荟APP”、“今日沙坪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