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研究团队将基于联通智慧足迹手机信令大数据,来看看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人口多维属性和人口流动联系网络能玩出什么花来吧。
近年来,手机信令大数据已经成为了城市规划中人口分析的标配。尤其是针对人口多维属性的识别以及人口流动的网络联系,手机信令可谓是雪中送炭。城市规划师们的工具箱又多了一份实用工具,人口分析的维度日益丰富和丰满,也可以更好地落实新时期“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理念。
图1.手机信令识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分通过手机信令识别各区县的工作人口,可发现,成都市和重庆市的主城区是工作人口集聚高地,最高峰包括成都市的武侯区,重庆市的渝北区和江北区。整体呈现以两位带头大哥为核心向外放射的空间格局。这或许与核心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相关,高端服务业不仅带来了人口的高度集聚,也给城市带来了高楼林立的城市面貌。除了两位老大主城区提供了大量就业之外,其他小兄弟的工作人口数量基本处于1万至5万和1万以下两个档次。未来都市圈是吸纳人口和就业的主要空间,成渝班集体看来还需要继续做大做强主城区,为都市圈的发展提供核心驱动力。
图2.手机信令识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分居住人口与工作人口的空间格局大致相似,然而在成都市和重庆市内部有些许结构差异。重庆市的渝北区、沙坪坝区、江北区、九龙坡区、南岸区,以及成都市的武侯区、郫都区、双流区是居住人口的最高档。其他小弟也大多处于5万至10万和5万以下的区间。然而,城市群北部人口相比南部明显较多。
将手机信令识别的居住人口分布与常住人口统计数据分布进行对比可发现,前者的两大都市圈内人口集聚格局更加明显。大家用脚投票,在大城市安家置业是新时期的大势所趋。
图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日日均人口手机信令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刻画人口联系网络啦。通过选取年某一周的工作日得出日均联系,我们可以发现工作日各城市主要是在自身各城区之间有大量的人口联系,成都市和重庆市主城区有明显的跨城联系,形成了类似钻石的结构形态。联系最为密切的区县包括成都市的双流区—武侯区、武侯区—青羊区、武侯区—锦江区,重庆市的江北区—渝北区,以及达州市的达州区—通川区。除此之外,绵阳市、南充市、内江市、宜宾市和泸州市有较为明显的跨区县人口联系。
图4.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日日均区县基于识别通勤的手机信令大数据算法,我们还可以针对成渝地区的日常职住联系开展更近一步的观察。成都市和重庆市的主城区仍旧是职住网络的核心,大城市跨区通勤已经是常态了,相信每一个在大城市打拼的人对于上班的漫漫长路都深有体会。重庆市由于地形限制,城市多组团发展,导致跨区通勤的路途更加遥远,形成的钻石结构比成都市明显大了一号。而成都市的主城区之间距离更近,城市通过环路向外均匀摊开,所以通勤结构也相对紧凑。
其他次级城市中较为显著的跨区通勤包括:南充市的顺庆区—嘉陵区—高坪区,达州市的通川区—达川区,绵阳市的涪城区—游仙区,内江市的市中区—东兴区,自贡市的大安区—自流井区,宜宾市的翠屏区—叙州区,泸州市的江阳区—龙马潭区。
总体而言,在小城市生活的大多数人无需在上下班的路途上花费太多时间,跨区通勤的现象并不常见,职住联系普遍较少,所以,小城市在通勤方面的幸福感往往超过大都市。
图5.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周末日均人口区周末与工作的人口联系网络格局基本类似,两大核心城市的主城区联系状态变化不大。然而,在成渝城市群北部的区县之间,最细的联系线条虽然没有量级的跃迁,但是可以看出联系线条的数量有了明显增多,看来北部区县的群众周末会增加出行,或是去周边区县走亲访友,亦或是去到郊野乡村游山玩水。
图6.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假期日均人口区到了假期,核心联系的区县仍旧处于高位运行,而最细联系的线条显然在周末日均联系的基础上大大增多了,地图上已经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联系线条。同时,仍旧是北部绵阳市、南充市、遂宁市、达州市之间的区县联系密度大大超过南部地市区县的联系。难道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部的群众相比南部更喜欢出去耍一耍?
值得一提的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版图在此时明显形成了一个倒立的三角形。顶上从东到西是最亮最闪耀的人口联系带;而从成都市出发,沿着眉山市、内江市、宜宾市到泸州市这条路线是第二条边,亮度比北部稍弱;第三条边是重庆市自身狭长的沿江地带,联系相比西边又减少了些亮度。整体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形成了重庆地区和四川地区两者之间泾渭分明的不同特征,说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的道路的确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以上是手机信令大数据得出的人口联系网络分析,各位看官有新发现欢迎给小编留言~下期我们将
将带来关于人民生活质量的分析,且听下回分解~
课题组成员: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卢庆强、王强、吕晓荷、夏晴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李栋、谢力唯、陈会宴
*手机信令数据由中国联通智慧足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