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江棒棒重庆何处去

成都经济的轰鸣声很大!

年上半年,成都GDP的增速达到了8.2%,这一数据,比肩武汉,超过了深圳和杭州。

一年多前,成都把“东进”列为战略发展方向,即在龙泉山东侧建设空港新城、简州新城、淮州新城、简阳城区等,打造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二主战场”。

一年多后,成都特地提到,“东进”战略深入实施,年上半年东进区域完成投资.3亿元,增长16.0%。

成都正在大力向东发展,天府国际机场、连接简阳市的地铁18号线、准备建成第四个国家级开发区的淮州新城,你能感受到成都向东的力度,也能看到这种趋势,两三年后,成都对川东地区和渝西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吸引力将会更大。

西南双子城的另一端是重庆,它在做些什么呢?

年上半年,重庆GDP的增速只有6.5%,创下历史新低。在“6+1”支柱行业中,电子制造行业增加值增长17.9%,汽车制造业下降9.4%。

重庆的支柱型产业有两个,一个是汽车产业,一个是电子产业,这两个产业主要集中在两江新区,主要靠招商引资而来,这两个产业都是亿元的产值。(附:年重庆的统计数据是,汽车制造业实现产值亿元,电子制造业实现产值亿元)。

现在,重庆的汽车行业出现下滑,电子产业还隐隐让人担心,在我看来,当初提到的“万亿笔记本电脑基地”看起来就是一些电脑组装厂,研发中心等高附加值的部门根本不见踪影。稍感欣慰的是,重庆一些区县在大力引进手机制造商,比如南岸区引进VIVO、潼南区引进YOTA,这些增量可能会让重庆电子产业的产值继续坚挺几年。

通过过去十年的持续观察,我感觉重庆经济出现了四个大的问题:

1、重庆的产业布局落后

我今年6月份时去了一趟江苏省的泰州市,无意间听朋友说泰州中国医药城有两三百家医疗器械公司,这让我为沿海一座四线城市的产业布局而吃惊。重庆的行政地位上算得上是一座二线城市,但感觉产业布局上被沿海省份甩了几条街,无论是医药,还是汽车,或是手机,我个人感觉市级层面对这些产业根本没什么具体规划,厂房建在哪里完全是随意而定,根本没有主动引导企业聚集在一起发展。从全市范围来看,我觉得有产业集群式布局的只有长寿一带的化工产业。

2、重庆的区县、园区之间竞争大于合作。

由于没有明晰的产业规划,这使得重庆绝大多数区县准备发展的产业很雷同,许多区县都在强调要发展大数据或是智能制造,但由于产业布局相似,缺乏特色产业,这使得兄弟区县之间往往都是竞争关系,根本没有什么合作。有时候,不仅仅各个区县竞争,下面园区之间的竞争也是白热化,比如,沙坪坝区的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和两江新区的两路寸滩保税港区针对电子信息企业就有着非常相似的招商引资政策。

3、民营经济的底子非常薄弱

由于一些历史遗留原因,重庆的民营经济非常薄弱。

年重庆市民营经济总量仅为广东、江苏的1/5,不到浙江的1/3、四川的1/2;重庆优质企业不多,中国民营企业强,重庆只有11家,不及浙江的1/10,11家入围企业的年营业收入总和,仅相当于华为公司的一半;重庆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科技密集型产业少的“四多四少”问题突出,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不到9.5%,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4、吸引人才上存在短板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我感觉重庆在吸引人才的力度上做得不够,比如说大学生落户政策上就落后一些二线城市好几个节拍,还有,这座城市在一些细节处理上很少为外地人、外国人着想,这不利于吸引外地人和外国人来渝工作。

比如说,重庆人民能不能做到在斑马线前面礼让行人,重庆能不能加速普及一下普通话,能不能加速推广公交优先,能不能把乱标价的“拜拜车”清理出去,能不能对乱扔垃圾的行人罚款,总之,应该让这座城市更美好,让它更留得住人,更吸引人。还有,重庆公交车报站名没有英文,各个路标引导没有英文,没有什么国际学校,没有什么英文节目或活动,这让外国友人在这座城市生活起来有点无趣,甚至有点寸步难行。

那重庆该往何处去呢?

我个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1、向西发展,抛弃两江新区

一座城市的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既向北,又向西。过去八年,重庆的发展是“一路向北”,资源主要向两江新区倾斜。

现在,重庆需要重新选择战略发展方向了。重庆如果还是坚持向北,渝北区发展过去就是四川的广安市,没有纵深空间。你可以想象,如果成都向东同时重庆向北的话,在成渝两座城市之间的中间区域,成都将不会遇到任何抵抗,它可以非常轻松地吸引重庆渝西地区的人、财、物,而重庆去吸引的是广安市、南充市的人、财、物,从战略上来讲,重庆已经输了!

因此,重庆应该明确向西发展,努力去吸引泸州、宜宾、遂宁这些四川省内经济相对发达城市的人、财、物,与成都直接在这一区域进行竞争。

2、四大国家级高新区可以“四合一”

重庆向西发展,一定要打好四个国家级高新区的牌。

现在,国家提倡创业+创新,国内的许多一二线城市都是以高新区为经济发展的引擎。重庆有四大国家级高新区,分别是重庆高新区、璧山高新区、永川高新区、荣昌高新区,它们都位于重庆的西部,规划建设面积分别为74.3平方公里、30平方公里、1.39平方公里、17.05平方公里。单个来看,这四个国家级高新区的实力都稍显薄弱,如果能“四合一”把实力增强,有望在全国层面与成都、武汉等竞争对手一较高下。

3、38个行政区需要整合到20个左右

重庆有38个区县,太多了。

做一个对比,广东省是21个市,江苏省是13个市,四川省是21市州,北京是16个市辖区,上海是16个市辖区,天津是16个市辖区。从人口和面积来说,我个人觉得重庆38个区县整合到20个行政区会比较合适,当然,这样操作有非常大的难度。

还有,重庆在坚定向西发展的同时,要有意识地扩大主城区范围,现阶段,璧山区已与主城九区基本融入一体了,重庆主城区完全可以由9区变10区嘛,接下来,重庆还可以吸纳江津区为主城区,如果放眼10年或者15年来看,重庆可以适机把合川区、永川区、大足区、铜梁区纳入重庆主城区范围。

有时候,步子可以迈大一些,你想想,如果江津是重庆主城区之一了,会对紧邻的四川省泸州市产生多强的心理冲击?对泸州市人、财、物的吸引力会不会增加?

4、全市层面对产业进行统一规划

屁股决定脑袋。

如果各个区县产业布局都雷同的话,你很难要求它们合作。

最近两三年,重庆有部分地方有意识地进行差异化发展,比如说万盛经开区和忠县,前者打造全域旅游,后者打造电竞产业,无论成败,至少这两个地方在产业布局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令人印象深刻。

重庆各个区县,都需要找到自己最合适的产业进行布局,比如,江津区可不可以想一下,自己紧邻白酒金三角,能不能大力发展白酒行业?巴南区麻柳一带的医药产业算是小有集聚规模,能不能把医药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奉节县的脐橙全国闻名,但仅仅是一个原材料产地,能不能把脐橙的下游产业发展起来?

5、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

重庆许多行业存在“玻璃门”,政府需要让国企从一些竞争性行业退出,民营企业才有发展空间。

还有,重庆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避免优秀民企总部外迁。

在过去十多年时间里,谭木匠把总部搬到了江苏,龙湖把总部搬到了北京,东原把总部搬到了上海,关键是,这些企业将总部搬迁后都活得更好。

优秀企业的流失非常让人心痛,仅以地产行业来说,剩下的金科、华宇基本都已经实现了全国化的布局,理论上来讲,它们把总部搬到北上广深都非常容易。有时候,重庆需要未雨绸缪,也需要千金买马骨。

6、加速打通交通瓶颈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川渝地区,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交通比较落后,成渝两地企业生产的产品运到人口密集的华东、华中、华南地区非常不方便,而且物流成本会比较贵,这就使得成渝两地企业生产的商品,往往局限于西南市场,不容易销往全国,成渝两地企业自然很难做大成为全国性企业。

具体而言,重庆需要开足马力地建设连接武汉和郑州的高铁,一旦提前连接成功,再加上中新项目有效降低资金和物流成本,重庆的企业有望更好地在全国市场参与竞争。

目前,重庆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无论有多痛苦,转型都是势在必行!

正如重庆市委常委会强调,重庆市上上下下,需要辩证地看待当前经济形势,沉心静气、保持定力,坚决摆脱“速度情结”“换挡焦虑”的思维定势,坚决防止低水平重复、弄虚作假等现象,全力推动重庆市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4386.html